1 / 5
文档名称:

古诗《一去二三里》.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一去二三里》.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9/4/29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一去二三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一去二三里》年级一年级主备人杜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三、台、六、十、花”五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读准平舌音“三”,翘舌音“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中的数字都是虚指,不代表具体数目。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拼音读准古诗中的每个字的基础上,扣住数字朗读出诗文的特色,把握节奏,正确诵读。,图文结合,大致感受古诗意境。,从中体会汉字所带来的趣味。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古诗内容,从“烟村”“亭台”“花”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快乐、美丽、恬静。重难点认识五个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教学准备拼音、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次备课一、导入。,大家都很棒,不过你们知道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这些数字串在了诗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有趣的小诗吧!(作者名字标注拼音)二、认读生字,扫清障碍。,大家都还记得这些拼音朋友吗?(出示卡片,巩固复习)那聪明的你们能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首小诗吗?注意读准字音哦!(学生自由试读),这些生字中有你认识的吗?你是怎么认识的呢?(相机纠正生字的发音),然后大声的读5遍。,读准了就夸夸他,读不准就帮帮他,好不好?(师巡视)(1)三、十谁能读准这两个字音?(指名读)我们来一起读一读(齐读),我们发现这两个生字宝宝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呢?(平舌、翘舌)谁的舌头最灵活谁能读准这几个字呢?(分辨四与十、三与四、十与枝)大家先自己试一试,我们再来比一比(相机纠正读音)(2)台、六、花大家都这么棒,相信这几个字也难不倒你们,谁会读呢?(指名读,再齐读)这几个生字宝宝,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们小火车开起来(抽生字卡,不带拼音)结识了这些生字宝宝,我们再来一起把全诗读一读。三、再读课文,掌握大意。,你在插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呢?“烟村、亭台、花”都在插图的哪里,同座相互指一指,看看你们找对了吗?(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这首诗写的什么意思吗?(一去:一路走过去;里:长度单位,大约500m;烟村四五家:村里有四五户人家,冒着炊烟。):不远处的小山村还冒着炊烟,村子里有着五六户人家,山上还建着几座亭台,一路走来道路上都盛开着鲜花。,明明诗中写的是“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可是很明显画的数目不对呀?这里的“三四里、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到底是什么含义呢?(虚指,三四里表示并不是很远,四五家表明这座村落很小,六七座、十枝花说明多)?对于这个村庄的美丽你有什么感受呢?(宁静、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