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破阵子辛弃疾.ppt

格式:ppt   大小:19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破阵子辛弃疾.ppt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4/30 文件大小:1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破阵子辛弃疾.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破阵子辛弃疾201309111459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01309111459“破阵子”,曲牌名,源自唐代《破阵乐》,又名《十柏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题目。意思是,为了勉励陈同甫,写一首抒发壮怀的词,寄给他。陈同甫,即陈亮,南宋时期坚决主张抗战的著名思想家。公元1188年,他到铅山拜访辛弃疾,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谈得十分投机。分别之后,辛弃疾于次年(1189)写了这首词。这年,是诗人被罢官的第九个年头,时已五十岁。宋金处于对峙状态,二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南宋统治集团一味苟且偷安,不谋恢复中原。然而,辛弃疾虽处困境,却时刻不忘国家大事,把收复中原大业挂在心上,这首《破阵子》就集中地反映他的这种爱国思想。201309111459“醉里挑灯看剑”通过写实,表达忧国之情。作者勾画了一个深沉悲壮的画面:主人公在沉醉之中,拨亮灯芯仔细地观看着自己的宝剑。起笔一个“醉”字,写出了诗人国事萦怀而又壮志难酬的愁苦。说明在此之前,词人已经喝了很多的酒。在古代诗词中,“酒”和“愁”,往往有着不解之缘,致有“举酒消愁愁更愁”的诗句。“挑灯”和“看剑”两个细节运用,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交待了愁苦的原因,带有悲壮的色彩。“挑灯”,拨亮灯心,表明夜已很深,“看剑”二字,意境尤其深沉,不仅令人想象到寒光闪闪的宝刀,而且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内心奔腾的***,下面的内容,也全部从这里派生出来。起拍八字,织成了一幅深沉感人的画面,词人忧国的深切、挚着,心中的郁闷悲愤,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201309111459“梦回”是由写实进入写虚的过渡,说明下面的描写是幻觉,是词人对剑沉思的情态。。“梦回”是由写实进入写虚的过渡,它既可以说明下面的描写是幻觉,又可以使人想象到词人对剑沉思的情态。“吹角连营”这四个字,洋溢着浓厚的军事生活气息。作者捕捉了最富特征的事物,进行描写和渲染。“吹角”,是写军中的号声,渲染出雄壮的气氛;“连营”则通过号声,描绘了军营的浩壮连绵。201309111459号声把读者带入了壮阔的意境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八百里”,是牛的代称,典出《世说新语·汰侈》篇,“麾”,旗子,麾下,即部下,手下的将士。“炙”,烤。“分麾下炙”,点出了作者的身分,这里,他是以军队统帅的面貌出现的。“五十弦”,在这里是泛指乐器,“翻”,演奏出来。“塞外声”,指边塞上的少数民族乐曲,这些乐曲,大都具有粗犷豪放、雄壮苍凉的特点。以上两句是写沙场生活。意思是,将士们一边烤着分到的牛肉,一边弹奏着边塞上的豪放的乐曲。诗人在这里描绘的画面,是十分动人的。它没有一般边塞诗人所宣扬的“征战之苦”,而突出了沙场生活的热烈可爱,具有浓厚的浪漫意味,充分表现了词人对战斗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保卫祖国的迫切愿望。201309111459“沙场秋点兵”一句是以“点兵”来写浩壮的军容。这里的“点兵”不是在“校场”,而是在“沙场”,这就区别了校场的练兵,而说明了即将投入战斗,为下面的战斗描写作了交待和铺垫。“秋”字,点明了这场战争发生的季节。古代认为秋天是用兵打仗的最好季节,所以,作者想象中的战斗,自然也在秋季。“点兵”二字精炼而又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