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转换层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4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转换层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4/30 文件大小:2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转换层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转换层梁、板施工方案一、工程特点:本工程为XXXXXXXX,建筑面积XXXXm2。结构形式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地下一层车库,底部为二层商铺,上部为14层住宅,三层为转换层。转换层面积约880m2,板厚为180mm,砼强度等级C35,板内基本配筋为Φ******@170。本层梁高度较高,有750×2000、750×1800、750×1500、750×1600、600×1700、700×1700等。二、施工部署考虑本层梁较高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故本层梁、板混凝土分二次浇筑。在浇筑完二层柱子后,支梁底模→扎梁钢筋→封梁侧模板→支平板模→扎板底钢筋→浇梁混凝土至板底200mm处→绑扎楼板面筋,三天后待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浇楼板混凝土,使结构梁、柱与支模架共同承受荷载。此层荷载直接传于楼面,依次传下,要求其下1、2层及地下室支模架不拆除,若大梁下部对应楼板中无梁时,在下部板对应于梁跨中处加Φ160杉木自地下室开始加顶撑,保证荷载的依次顺利传递至于基础。三、梁支模系统最大梁为750×2000,一次浇筑高度为1620mm,考虑安全系数,梁高按1800计算,梁支撑系统图如下:计算参考书籍:1、《简明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①、立杆:梁底一排布置3根立杆,纵向间距@=600,立杆底直接立于楼板上,梁底立杆应扣双扣件。②、梁底小横杆:梁底小横杆沿梁长间距300。③、梁底大横杆:沿梁长与立杆相连,传递小横杆荷载给立杆。750×1800梁支模系统图④、其余横杆:第一道扫地杆离地200,,最上一道≤。⑤、八字撑:沿梁长方向通长设置。⑥、梁底、梁侧60×80木枋:梁底木枋间距100,梁侧木枋间距150。⑦、梁侧支模螺杆:采用φ12圆钢制作。计算:①立杆计算:荷载计算恒载:梁自重:××25=:5×=:×==×(+)+×=():×=263KN每根立杆容许荷载取10KN,共需立杆263÷10=27根,梁底并排布置,3根立杆,需布置9排,÷9=。稳定性验算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263÷27=,取10KNφ48×,A=-2001附表B得i=,立杆受压应力为:按稳定性验算立杆受压应力为:步距L=:查JGJ130-2001附录c,得则∴立杆符合要求。②梁底小横杆验算小横杆受力简图计算简图如下,按单跨简支梁计算(计算对称的一半)750×1800梁小横杆计算简图q=÷×=∴(575÷150=)∴×=∠8符合要求③梁底大横杆验算计算简图如下,取中间立杆的大横杆计算大横杆计算简图Mmax=F×=×÷4=∴符合要求。∴符合要求。÷2=∠8kN符合要求④支模螺杆验算,采用2排φ12对拉螺栓,@=600×500砼侧压力其中T=15℃Ks==1V=3m/hH=()取较小值Pm=40KN/m2拉杆承受的何载F==40×103××=12000N<[N]=12900∴符合要求。四、板支模系统板支模系统图①、立杆:考虑板跨尺寸不一致,立杆间距纵横均应≤1000mm,立杆底垫垫板。②、板底横杆:与立杆纵横相连,传递木枋荷载给立杆。③、其余横杆:第一道扫地杆离地200,。④、剪刀撑:沿板跨一向设置,@=:板支模系统荷载的传递为:荷载→18mm厚木模板→60×80木枋→板底水平杆→立杆→楼面→下层支模架…→基础,由此可知,梁板支模系统中荷载的传递基本上相同4、板支模系统①立杆计算:荷载计算,选A~D轴交10a~14a轴6×:板自重:×25=:5KN/m2模板::×:[(+5+)×+×)]××=301KN每根立杆容许荷载取10KN,共需立杆301÷10=,取31根,即每块板下布置31根立杆,纵横间距800。②板底横杆计算:计算简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