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说明性文章也要上出“味”目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开始。课程标准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教材中特别是在高年级中安排一定量的说明文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说明文大都是具有科学性,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或增长自然知识,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潜能。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创造地学习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我爱学”的转变。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欠稳定,意志力较难集中,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一些抽象的、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较难掌握,学习起来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同时,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到格外好奇,渴望学习知识,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物则全神贯注,而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说明文创造条件。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表明: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在学校时有强烈多样的兴趣是分不开的。这是由于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渴望主动地认识世界,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因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这种良好的循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说明文呢?以下我就以人教版第八册《太阳》为课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把学习兴趣过程分为唤起、促进、提高和巩固四个部分。 一、唤起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则指出,“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才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作为教师要根据说明文抽象、难懂的特点,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搭建课文与生活的桥梁,唤起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开端。 (一)课前预习的生活化,唤起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说明文都来源于生活,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不多,大都是科普文,是对生活的提炼并运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文体。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制约,对说明文的学习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作为教师应紧扣课文内容,在教学前布置预习任务,尽量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就消除了他们对说明文的恐惧感,从而唤起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第八册《太阳》的新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及课外科普读物中对太阳等相关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如太阳的传说是真的吗?太阳那么大,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小呢?为什么太阳会跟我们人类有什么联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太阳,从生活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发现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和结合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应然而生,说明文学习难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二)巧妙导入,唤起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能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开场白,即巧妙的导入。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