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4/30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节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芀按照阅读——思考——概括——定义——判断——比较——归纳——综合——复述的程序,作答概括类试题要经过逻辑概括与摘要复述两个环节。蝿一、逻辑概括环节袅(一)定量分析法——抓关键词莄抓要点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抓关键词。前面已经分析过,文章、段落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实词,往往就是关键词,对文章、段落、句群等语句的集合进行定量分析,就是找出关键词的基础。直观易行的方法就是查,计算词语在一段或相关的多个段落中出现的次数,哪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词出现次数最多,就可能是关键词。莈例如,2009年国考给定资料涉及“当前经济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前6条资料中,“产业结构”一词出现了2次,“产业”出现了11次,“结构”出现了3次,“模式”出现了5次;“升级”出现了3次,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句中几个词一同出现了一次,很明显,这些在不大的篇幅内反复出现的词语,就是材料中的关键词。联系相关背景,可以判断这些关键词反映的就是材料要点。要作答第一道试题,概括“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方式就是最主要的问题。腿同时,出现最多的词不一定就是关键词,因为构成关键词还有第二个必要条件——对理解文章、段落的意义,解决文句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关键作用。薆例如,2009国考材料1—6之中,尽管“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也先后出现了3次,看似重要,但由于前者并无具体和明确的意义,过于笼统,对理解材料不具有关键作用;后者为材料中的争议点,是否有必要转移、怎样转移在材料中尚无定论,而且是第三大题中的辨析题之一,故不应视为关键词。因此,意义过于笼统的词和表现争议提法的词不能作为关键词,不能在概括要点中,笼统或不知深浅地说:“当前我国经济急需进一步发展,积极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促进传统产业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对关键词确定得不准,对资料要点概括得也就会不准确。膁可见,关键词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将一个词同其他词进行比较才有意义,要联系相关的背景信息,才可辨明哪一个词是“关键”词。为此,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第二道工序——比较分析,通过比较词语的地位轻重、对理解段意和解决问题的价值大小,来判断出现次数多的各条词语中,何者为关键词。螀(二)盯头瞄尾法——在段首段尾查找关键词和主题句蚈首句与尾句原则是政治性文章、材料普遍遵循的准则,一篇文章、一条材料、一个段落的中心思想、主要观点,对理解文意、认识和解决问题具有实质意义和关键作用的词语、句子,多出现在材料的首尾位置。找关键词、主题句,应该先看开头,后看结尾,盯头瞄尾,把握住一首一尾两个关键节点。芆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对应试题一的“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要点在资料的什么位置呢?最关键的一句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全部材料头条,在头条材料首段,在首段首句,符合首句原则。膂但是否首条首段首句陈述的内容就一定是主题句,就是材料的内容核心所在?还要综合多种条件来判断。仍以2009国考申论为例,衿第一,要看这条材料的出处是否具有权威性,此条出于胡***同志的十七大报告,权威性不容置疑;第二,要看这条材料的观点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