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doc

格式:doc   大小:11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4/30 文件大小:1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检查。(4)血压、心电图。(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8)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A、DSA或CTA、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八)(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尽早应用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辨证施护。(九),主要症状有所改善。。。。(十),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退出本路径。二、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疾病分期为急性期时间 年月日(第1天) 年月日(第2~3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危险性评估、实施溶栓应用评估等□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完善辅助检查□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防治并发症□完成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完善入院检查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