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庄子的自由.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庄子的自由.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4/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庄子的自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羄庄子自由主义的达成袃《庄子》的第一篇即以“逍遥游”为题,可谓开篇明旨。“逍遥”,即悠游自得,自在放达的意思,其在庄子之前就多有记载,如《诗经郑风清人》所说“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至于庄子则被发扬光大,如《逍遥游》中说“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大宗师》又记“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而“游”字多指外出游历、交游,其词本身就可见其无拘无束之意,庄子也一再提及。如《德充符》说“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应帝王》说“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逍遥游”联合构成的是庄子显露于外并大力张扬的自由主义的思想,这可以说是《逍遥游》甚至是整本《庄子》的一个重要思想。蚀要说庄子的自由主义,首先就应该对其有所界定,因此首先明确的应是庄子的非自由是什么。应该说,庄子所鞭笞的是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虽没有直接提起,但却可以从字里行间窥视其涵义。这种不自由的状态即受“物”限制,有所待的生存方式。庄子在多篇文章中反复论及了这个问题,从大鹏之飞待于九万里风到蜩与斑鸠,可以说在庄子看来,有所待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不仅是鸟兽鱼虫,即使是主观能动性最强的人类也很难豁免。即使是列子这样的人,也只得到“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的评价。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有所待在庄子看来才是真正的悲哀。《齐无论》中说“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就是说人之于世必定有所依附,而人却不知其所待。“即受此形于造物,则造物与我相守不亡,以待此形之归尽而后已”,人就在这种所待的约束之下浑浑噩噩走向死亡。这也是庄子极力反对的一种有待的状态。羅与有待相对应的自由主义,并不是简单的“无待”。因为人的所待是无可避免的,***存在出现了“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的困境。为了走出这个困境,庄子干脆弃置了所待之物,把目光投向了精神或者说意识世界。不论是他的“逍遥”还是“游”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应帝王》说“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大宗师》说“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这些“逍遥游”都与身无关,而是纯粹的心游神游。蚆所谓的自由在庄子看来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应该说,他的这种自由分为两个层次,首先需要达到的是一个无的境界。《齐物论》中说南郭子綦“荅焉似丧其耦”,曰“今者吾丧我”,有两种解释,一说如王志心所言“吾,是真我;我,是形体之我”,就是说摒弃***,保有真我。另一说如陈启天所言“丧我,犹言‘忘我’。齐物须先往我”,也就是说必须先摈弃的是“我”的主观意识,物化后方能齐物。但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甚至可以说是前后的关系。形体必须是最先被扬弃的,因为有形必为有待,有待又必然如前文所述导致不自由,因此庄子有“形固可使如槁木”,以及“堕肢体”的说法。而在形体的消失后,就是主观“小我”的扬弃,在庄子看来,正因为有过于强大的“我”的存在,才使得“真君、真宰”被蒙蔽。要达到“吾丧我”境界,则最好的途径就是“坐忘”。《大宗师》中提到,孔子曰:“何谓也?”颜回曰:“回忘仁义矣。”孔子曰:“可矣,犹未也。”过了几天又问,颜回回答“回忘礼乐矣”。而直到颜回回答“坐忘”后,孔子才大加赞许。“坐忘”,最初忘的是仁义礼乐,就是当时人们所推崇的一套价值标准,而要“坐忘”则必须使自己超脱于这些外在之物,因为人越是沉迷热衷于这些外物就越是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