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孙子兵法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四次作业
2010春行政管理(本)刘柳
选择一部国学经典,简要说明其完成背景,重点说明其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对当下的启示意义。
孙子兵法时代背景
《孙子兵法》问世于春秋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在意识形态上,是由天命观走向重民轻神的转变;在社会制度上,是由奴隶主私有制向农奴私有制过渡;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大;逐渐系统地发展了军事战略和治国方略;社会变革打破了旧秩序。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观后感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学的最古老理论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我国武经的精华,以其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邃的哲理、变化无穷的应用、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赢得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
《孙子兵法实用大观》分门别类,精选了运用《孙子兵法》所取得的成功战例。本书分为十三篇,对现代从政、从军、经商以及为人处世都有极大的指导和启迪作用。我看了这本书,觉得这本书的确很实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能发挥其作用。灵活运用相关的孙子兵法,可以处理好教学过程出现的种种疑难问题。
比如说书中有篇文章《让每个官兵检阅统帅》就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写道二战中的蒙哥马利是一位传奇人物,二战初期,只是师长。英军在中东战场失利后,他临危受命,打败德、意、非洲军团,追击1000多英里,于1943年5月迫使德、意军队在突尼斯投降。1944年1月,担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与艾森豪威尔合作,受命审定以“霸王行动”为代号的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计划,
并负责地面实施的工作。让每个官兵检阅统帅,便是他在诺曼底登陆前所开展的一种策略性的措施,正是这项措施,让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让每个官兵检阅统帅实际是一种协同步调,鼓励士气的行为。中国唐代著名的将领张巡就提出:“临期应猝,在于呼吸之间,……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意思是说:军事上行动,往往要临机应变,以适应突然变化的情况,没有长时期的处理机会,必须在转瞬之间做出决定,这时要能做到将有主意,兵能领会,上下如一,关键的是要兵士能领悟指挥者的意图,指挥者能了解士兵的的实情。如果达到这种程度,那么指挥者不论如何临机应变,部队会像手能灵活地运用指头一般,这是对敌制胜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