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T型引流管的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T型引流管的护理.doc

上传人:drp539607 2019/5/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T型引流管的护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后,需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型引流管一根(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部戳穿出体外,接引流袋)目的:1、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2、引流残余结石:将胆囊管及胆囊内的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的结石排出体外,术后也可经“T”管溶石,造影等3、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开瘢痕狭窄,官腔变小,粘连狭窄等。护理:1、无菌管理(1)术后接无菌引流袋,引流过程应保持无菌,每周更换1-2次引流袋,注意接头处的消毒(2)引流袋位置应低于伤口平面。 a: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 b:站立,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2、保持引流效果(1)妥善固定,做护理操作或病人活动时,注意勿脱落,以免胆汁流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昏迷,躁动,小儿适当约束.(2)勿使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成角(3)引流管若为残余结石或血块等所堵塞时,不能用空针冲洗,可用空针向外抽吸   3、观察(1)胆汁为肝细胞合成并排至毛细血管,每日约800—1200毫升,为深黄色澄明的,似“菜油样”,如有出血,感染,浑浊,则呈褐色,浑浊,量亦增多,应通知医生,必要时留标本送检。(2)胆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观察管道是否受压,扭曲,折叠,有无结石或蛔虫尸体堵塞,并通知医生相应处理(3)观察病***肤,巩膜有无黄染,大便颜色是否正常,了解食欲如何,胆汁引流量是否逐渐减少,以估计胆汁是否已流入肠道,胆道梗阻是否解除(4)观察有无发热,腹痛,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的表现,以估计判断有无胆汁漏人腹腔(5)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例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瘀斑等4、每日倾倒胆汁并记录5、饮食的护理,指导病人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低脂肪饮食6、拔管(1)夹管,拔管前应先行夹管,术后7天左右,病人全身情况好,无腹痛,发热,黄疸等,可试行夹管,先行饭前饭后夹管1小时,如无不良反应,可改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再行持续夹管72小时,如无不良反应,即可考虑拔管(2)胆道逆行造影,经夹管72小时无不适,可行造影检查,以了解胆道通畅情况,造影后,开放“T”管1-2天并观察(3)拔管指针A术后10-14天B全身情况好,无腹痛,发热,黄疸,胆汁颜色正常,无残余结石,絮状物并且胆汁量逐渐减少C夹管无不良反应D行胆道逆行造影证实胆道下段通畅(4)拔管后用小块油纱堵塞漏口,几天后可自行愈合7个别需行二期手术或终身带管,可带管出院,指导病人,下床活动时,可将引流袋吊在小腿旁,无论何时不可使其高于腹壁口引流,以免逆行感染,术后2周左右应注意有无胆道出血。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1)黄疸:术前有肝化,慢性肝炎或肝功能者,术后可出现黄疸,护理应注意:a、密切观察血清胆红素浓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肌肉注射维生素K。b、将病人指甲剪短,防止因黄疸所致皮肤瘙痒时抓破皮肤。C、以温水擦洗皮肤,保持清洁(2)出血:若每小时出血大于100毫升,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有血压下降,脉细速,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并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3)胆漏:由于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脱出所致。A、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情况,若病人切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50毫升以上,应疑有胆漏,立即与医生联系协助处理。B、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