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周作人后期散文的艺术特色.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周作人后期散文的艺术特色.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5/3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周作人后期散文的艺术特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周作人后期散文的艺术特色摘要:1928年,周作人正式闭户读经,至此他的思想情绪明显内转,这可视之为其散文创作前后期的分界线。他后期散文因为其个性的原因和文学观念的转变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苦寂闲适的情感基调,平和冲淡的叙述风格,知性趣味的艺术格调,雅俗兼有的语言特色。本文试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从而透视他苦涩复杂的人生历程。关键词:周作人;后期散文;艺术特色TalkAboutZhouZuoren’haracteristicAbstract:In1928,ZhouZuoren’sthoughtmoodrotatedobviouslyinside,-isticsbecauseofhispersonalityandthechangeofliteraryconcept:sadfeelings,thegentlestyleofaesthetics,,:ZhouZuoren;Proseoflateperiod;haracteristic周作人后期散文的艺术特色周作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散文家。“五四”时期,周作人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和“思想革命”的口号,此时在他的作品中时时显现着他的叛逆色彩,并有着很明确的主体指向——如抨击礼教,批评复古,反对军阀,提倡妇女解放、恋爱自由,提倡人格独立、儿童本位,嘲笑国粹等。这些散文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显然积极。而到了1922-1924年,周作人开始谈起“初恋”、“故乡的野菜”和“北京的茶食”。到了1925年,周作人公开宣称:“别人离开了象牙的塔走往十字街头,我却在十字街头造起塔来住”。再到1928年,周作人正式闭户读经。至此周作人的思想情绪明显向内转,他陶醉于“苦雨斋”中,在文学上寻找慰藉。1928年可视之为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前后期分界线。有人认为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前、中、后三期,我并不这么认为,中期和晚期周氏的散文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晚年的散文比中期更为老辣而已,在风格气润、审美上并无不同。在《谈虎集·后记》中,周作人说:“民国十年以前我还很幼稚,颇多理想的,乐观的话,但是后来逐渐明白,却也用了不少的代价。”人们对于周作人前期散文的风格和地位,曾经有不少评论,例如胡适就在他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说道:“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所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象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的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康嗣群在1933年《现代》第4卷第1期《周作人先生》一文中讲道:“在文学革命的初期,许多白话的作品大都在试验中,那时我们看到诗、论文和小说,可是现在所称为‘小品散文’的却没有,直到作者先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