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攻坚克难.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攻坚克难.doc

上传人:drp539602 2019/5/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攻坚克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月以来,隧道围岩就如同乌鞘岭的天气一般,莫测多变。刚进中旬,隧道右线率先涌出煤层地质,煤层松散破碎,掌子面和拱顶的煤渣如沙漏一般。出现煤层应该是在意料之中,没想到的是它突如其来,以这样的方式来了一个“下马威”。如何处治塌方,如何通过煤层,对永古五标这个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的技术团队来说,既是一道难题,又是一次考验。第一时间,项目部首先采用堆码砂袋反压滑坡体坡脚的方法进行临时支护,防止滑塌进一步扩大,同时汇报并邀请项目办、设计院有关专家领导现场指导。经过咨询专家,集体探讨,制定了周密的处治方案。一是在砂袋堆码坡脚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填反压滑坡体,保证滑坡体稳定;二是施作自进式管棚,对煤层和砂岩夹杂部分围岩进行注浆加固作业;并对已完初衬径向布置小导管进行加固;三是待注浆浆液稳固围岩后,采取三台阶开挖方式,以50cm间距对滑塌体进行短进尺开挖,并调整初期支护结构和预留变形量,使用I20a工字钢,纵向间距调整为50cm,预留变形量调整为30cm;四是加大监控量测频率,对已完初衬沉降和收敛变形进行高密度、高精度监测;五是用喷射混凝土对塌腔空洞分次进行回填,并预留注浆管,以便在初衬封闭后,对塌腔进一步进行回填处理。历时10天,滑塌部分总算是处理结束了。大家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喜悦的神色,因为前面还有将近20米的煤层需要通过,更大的挑战需要面对。有煤层,就有可能有瓦斯,有瓦斯,危险程度不言而喻。项目部一是制定了煤层地段施工技术方案、预防瓦斯技术方案以及应急预案;二是调整人员分工,明确责任,特别是对瓦斯进行检测,24小时跟班作业;三是对作业人员再次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安全作业;四是调整开挖方法,将两台阶调整为三台阶开挖方法。施工中,严格遵循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弱爆破、强通风、早封闭的原则进行,确保施工安全。短进尺,,防止煤层的瓦斯溢出及拱顶坍塌;强支护,采用自进式管棚配合注浆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开挖后采用I20a工字钢按每榀50cm进行支护,及时跟进仰拱,尽快封闭成环,确保万无一失;勤量测,一是加大初期支护沉降收敛变形的检测力度,掌握围岩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预留变形量,二是加强瓦斯检测力度,除在掌子面固定悬挂瓦斯监测仪检测外,每小时在各个工作面人工进行检测,特别是加强对爆破前、爆破后、小导管施作时三个节点时间段的检测,做好检测记录;弱爆破,在半幅煤渣、半幅岩石段落,对岩石部分装入少量炸药爆破,防止震动造成煤渣塌落。如较小的震动仍影响煤渣,进行分部开挖支护,对煤渣部分支护结束后,再进行岩石部分开挖支护;强通风,施工期间,保持连续通风,特殊情况停风时,切断电源,停止作业,撤离人员,恢复通风前首先进行瓦斯浓度检测;早封闭,支护后快速进行喷锚作业,加快仰拱跟进速度,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形成一个合理稳定的受力体系,确保施工安全。经过二十余天的奋战,乌鞘岭隧道右线终于成功通过了煤层地段,对于永古五标这个年轻的技术团队来说是一次锻炼,也为隧道左线即将出现的煤层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