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040841上传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040841上传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040841上传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 )
A 机器剥削工人 B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
C 剩余价值的生产 D 社会化大生产
2、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它的价值可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 B价值决定中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囚素
C 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商品 D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3、“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剩余价值可以在流通中产生,也可以在生产中产生
B 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在生产中产生
C 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D 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生产为条件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
A 有一定的货币积累 B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商品有充分的销路
5、有一家企业总投资900万,其资本有机构成8 :2,投入生产后剩余价值率100%,该企业的利润率是( )
A 10% B 20% C 40% D 100%
6、从分析资本流通公式可以找到价值增殖的根源在于( )
A G—W阶段的货币上 B G—W阶段商品的购买行为上
C G—W阶段中所购买商品价值上 D G—W 阶段中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7、机器设备成为资本是因为它是( )
A 生产物质资料的手段 B 生产商品的手段
C 现代化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 D 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
8、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当是( )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
B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C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劳动力价值降低的结果
D 资本家压低工资,使劳动力价格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9、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
A 具体劳动而增 B 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 抽象劳动而增殖 D 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10、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C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 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11、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
A 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1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里,“一定点”指的是( )
A 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B 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C 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
D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13、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100万元,其中购买劳动力部分为40万元,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50万元,生产出商品的价值15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
% B 300% C 200% D150%
14、社会再生产是( )
A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B 生活资料再生产和生产资料再生产的统一
C 生产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