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中药学总论(第二章)-执业药师11 PPT课件.ppt

格式:ppt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药学总论(第二章)-执业药师11 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马匹匹 2015/1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学总论(第二章)-执业药师11 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中药的性能(药性理论)
一、中药性能(药性):
1、中药性能:
(1)含义: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中药药性。研究中药药性形成机制及其应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
(2)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3)产生:用药后机体的反应,它以人为观察对象。
2、中药的性状:
指药材自然的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含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药物的客观存在,它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3、中药治病的原理:
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况。
亦即利于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即“以偏纠偏”。
4、中药的作用:
治疗效用(作用、功效、功能)
中药的作用:



用药原则:利用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不良作用:
毒性反应:对机体的损害性
副作用:与治疗无关的
不适反应
二、四气
1、概念:
又称四性。指药物具有的寒、凉、温、热四种不同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为中药的性能之一。
另有平性,指寒热性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缓和,寒热证均可应用的药物,如甘草,党参等。
2、确定依据:
能减轻或消除阳性热证的药--寒凉性。如石膏;
能减轻或消除阴性寒证的药--温热性。如附子。
3、作用:
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降火等。
温热药: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通经络、回阳救逆等。
4、应用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内经)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本经)
注意:
1)四性有阴阳之分: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2)每药都有一性,也只有一性
3)寒与凉、温与热只有程度差异
三、五味
1、概念: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它既反映药物的作用特性,又是药物实际滋味的体现。
另外,尚有淡味和涩味。
2、确定依据:(1)口尝得出。此为药物的实际滋味。
(2)药物作用的概括。
3、作用:
(1)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表证、气滞证、血瘀证。
(2)甘:能补、能缓、能和——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正气衰弱、身体诸痛、调和药性及中毒解救等。
(3)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
(4)苦:能泄、能燥——通泄、降泄、清泄,燥湿的作用——大便闭结、肺胃气逆、火热上炎等证,湿证(寒湿、湿热)。另有苦能坚阴(泻火存阴,坚厚肠胃)一说。
(5)咸:能软、能下——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痰核、瘰疬、瘿瘤、癥瘕、大便燥结等。
(6)淡:能渗、能利——渗湿利水——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附属于甘味。
(7)涩:与酸味药相似,附属于酸味。
注意:
1)每药至少有一味,可有几种味。
2)五味与五行、五脏有联系
3)五味有阴阳之分:辛甘淡属阳
酸苦咸属阴
4. 性味组合:
(1)气味相同,功能相近;
(2)气味不同,功能不同。
①性同味异,功效不同:
麻黄——辛——散表寒
杏仁——苦——降气止咳
大枣——甘——补脾气
乌梅——酸——敛肺涩肠
肉苁蓉——咸——补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