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高跷不再是高跷-幼教论文当高跷不再是高跷 晨间体育锻炼时间,我们通常会为大班幼儿准备球、轮胎、跳绳、双面人字梯、滑板车等可供他们自主选择的运动器材。上周,我们投放了一些用长长的木棍钉三角支架而成的高跷:活动开始前,我播放了一段小朋友踩高跷的视频,以期引发孩子的兴趣。不仅如此,我避亲自作了示范讲解。活动开始后,孩子们都好奇地想要试一试,有几个孩子尝试了几次之后就能摇摇摆摆地走上几步了。可这几天,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开始拿高跷玩别的游戏了:有的拿高跷当长枪,扮演解放军立正站岗、瞄准射击;有的把高跷当锄头,学农民伯伯锄地种菜;有的拿高跷当马骑,或当作哈利波特的“魔法扫把”。他们玩得很开心,剐的孩子看到了也纷纷模仿。一连几天,孩子们都在拿高跷当其他玩具玩,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天,我又看到牛牛、靖靖和烨烨三个孩子拿着高跷在玩射击游戏,回想到前几天观察时发现他们三个都还没很好地掌握踩高跷的技巧,我就决定想个办法把他们引回“正道”。于是我走过去,故作神秘地对他们仨说:“看,前面好像有敌人,需要派几个高个子的士兵去探查一下情况。好,就派你们几个赶紧踩着高跷去看一看吧!”他们一听,非常兴奋,立刻尝试着踩起高跷拳。我在一旁努力地为他们鼓劲,不时她夸夸他们,希望他们能由此体验到成功感,从而产生兴趣。这时,一旁在玩梯子的芸芸喊我了,我看他们仨好像进入了状态,就暂时离开了。几分钟后,我回来一看,他们仨又玩起了射击游戏。我问:“你们怎么不玩踩高跷了?”牛牛说:“好难啊,我学不会!”靖靖和烨烨则说:“我们还是喜欢玩打枪。”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我陷入了矛盾:此时我若还要坚持把他们拉过来学踩高跷,他们肯定不情愿,或许过不了一会儿又放弃了。可是,我们投放高跷的日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以及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如果我不注意gl导孩子,这一发展目标不就落空了吗?事实上,在平日观察时我也发现,孩子经常套拿体育器械当其他游戏材料用,如他们会把跳绳套在身上或拖在地上玩,也会拿人字梯当房子躲在里面玩角色游戏,等等。为此,我也很困惑,如果顺应孩子的兴趣让他们随意玩,恐怕就保证不了孩子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了,也保证不了体育运动的效果了。但如果想让他们真正运动起来,又该怎样有效地引导他们呢?您遇到过类似情况吗?您是如何应对的呢?读者观点制定适宜的目标新投放的材料带给幼儿新的刺激,幼儿发挥想象力,把高跷变成了锄头、长枪、骏马、扫把等。这种“跑题”现象在幼儿游戏中很常见,尤其当幼儿感到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太简单、毫无挑战性或太困难、难以达成时更容易发生。对此,教师要及时反思,改变策略。,教师利用视频等示范讲解了动作要领,但具体、细致的指导没有跟进,因此,幼儿不明确“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他们在初浅的尝试之后便改变了玩法。其实,教师可以利用活动场地设置“丛林”“碉堡”“小溪”等,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踩着高跷进入游戏情景。教师可以在途中设置几个休息点,这样幼儿累了可以停下来休息、调整,还能及时交流经验。,平衡能力弱、协调性差的幼儿若总是无法掌握动作要领,必然会丧失信心,失去动力。所以,教师可以制定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层次性目标。例如,设置不同的起点和终点,让能力弱的幼儿先完成短距离的挑战,再逐步挑战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