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打破考试主导评价 让多元化评价上位.doc

格式:doc   大小:15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打破考试主导评价 让多元化评价上位.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5/5 文件大小:1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打破考试主导评价 让多元化评价上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打破考试主导评价让多元化评价上位-教师教育论文打破考试主导评价让多元化评价上位 文/白水多年来,教育体系缺乏正式的评价机构和体系,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自发落到升学考试上,过程性评价很多也被考试替代,考试形式仍停留在纸质测验阶段。未经过合理论证的分数仍是划分学生等级的主要依据,分数仍是全社会的紧张源。现行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有着其它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评价方式本质上是应对应试教育的,具有显而易见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但忽视和减弱了评价的激励、导向等功能。评价的内容是不全面的,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单一的,评价的标准是整齐划一的,评价的主体是“错位”的。总之,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改革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生评价制度;如何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评价体系;如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今深化素质教育和推行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命题。面对这些问题,学校管理中应深入研究并勇于实践。一、当前学校管理中学生评价的现状考试评价是指挥棒较长时间以来,学生评价是以学业考试为主,而学业考试基本上是学科考试,即集中于少数的学科学****绩效测试。学生的出路、前途,基本上取决于他们在学科考试上的成绩。学生通过考试,成为他们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格和社会地位的基本手段,才能拿文凭,才能取得较合适的职业,才能较好地谋生。现有的学生评价仅仅是以表面的淡化评价,漫天乱飞的激励性标语刺激学生的神经,追求量化考核的结果。因为突出选拔和甄别,所以受到关注的只是已经完成的学业,评价的功能也被视为区分学生的优劣。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格格不入。同时,重升学轻发展、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也意味着对学生的学****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忽视,至于对创新能力的考查就更是镜花水月了。因此,就出现了一些标新立异的“发明”,如“红绿领巾”等,这些被催生的学生评价制度热闹闹的登场搅乱了课堂,滥用激励性评价成为现有学生评价的一大诟病。考核标准整齐划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评价一直被视为一种筛选,选拔的工具。人们过分重视考试成绩,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把复杂的评价简单化。考试虽然可以提供数量化的信息,但由于这些信息不能涵盖被评价对象的所有方面,据此作出的评价是不全面的。这种以选拔和甄别为目的的评价是一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是一种注重量化的评价,明显的特点就是严格的选拔性,其弊端集中表现在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以单一面对多元,最终的结果只是鉴定质量、区别优劣、选拔与淘汰。以考试成绩为根本衡量尺度的教育评价体制把学生变成了学****的机器,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不顾道德素质、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健全的人格其他方面的发展。社会及家长外界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整齐划一,从目标标准到命题全部一刀切。重智商、轻其他,重分数、轻能力,忽视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学校如同加工厂,学生则成了一批批教育产品,而这些走出校园的人,却慢慢地长出了同一副面孔。缺乏对道德的关注因为纸笔型测验占据主导地位,强化了学生评价的片面化。家长、社会人员把学生统一考试的成绩,看作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学校管理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