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换位思考“为谁教”之问,我想,不如我们来看一看,学生需要什么? 我们如今是小学语文教师,许多年前我们也做过小学生。大家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不小的困惑,不妨来一个“”:如果我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我究竟需要些什么? 明确一个方向——很多时候,语文课堂中老师的行为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小学生毕竟还小,老师想当然地设计、执行教案,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缘木求鱼。如果我是小学生,关心的当然是自己的“学”。我不想机械地听从老师的“指令”,我想弄明白,在语文课堂上“我该做什么”“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前进的方向不明,很可能会走错路。小学生刚开始走上语文学习之路,我们有必要让他们明确语文课堂中学习的方向。教给一些方法——很多时候,语文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者不待学生尝试就告诉。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际课堂中,不少老师却忘记了这一准则。如果我是小学生,我希望老师教给我一些方法,然后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巧妙的引导。因为对于我来说,这些方法就等于是我学习的“武器”。当然教学生方法,不能机械、呆板,让他们死搬硬套;而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掌握,然后教他们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进行一点尝试——语文教学正在“实现现代化”,正在“与国际接轨”,老师们在课堂中使用课件的次数越来越多,比如把课文、插图变成PPT,又如把更多的相关资料补充进来。如此一来,课堂上师生似乎都被多媒体“绑架”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我是小学生,我希望老师给我一些自主时间,让我自己尝试读好课文、写好字、思考问题、写好作文。我知道自己的表现可能还有些稚嫩,但是我迫切地希望得到“试一试”的机会。我们都明白,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实实在在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不是我们直接塞给他们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这需要我们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中提高能力,发展素养。比如质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