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第三章(名词解释题).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名词解释题).doc

上传人:phl805 2019/5/6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名词解释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名词解释题清政府“新政”:为摆脱《辛丑条约》签订后内外交困的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1.(B)被迫成立2.(D),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了系列改革,新设3.(BCD)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学制,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4.(B)。慈禧太后强调新政要“严祛新旧之名,浑融中外之迹”,以“三纲五常”为原则,不脱离5.(BD)的思路。这说明“新政”只是洋务运动的延续。所以时人大多认为“新政不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内外危机的局势下,为摆脱困境,挽救自身的危亡,并为将来“推行宪政”所实施的一些措施及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主张。清政府1901年成立1.(D),宣布实行“新政”,并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包括:设立商部、学部、2.(B)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学制,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又于1906年宣布3.(C),并于1908年颁布了4.(A),制定了一个学****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了长达5.(D)的预备立宪期限。由于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延续其统治,因而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政治危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钦定宪法大纲》B.《钦定大清宪法》C.《钦定宪法》D.《大清国宪法大纲》:晚清之际,由1.(BCD)等社会成分构成,处于社会底层,无固定职业、生活不安定,遭歧视压迫,2.(AD),讲“江湖义气”,且具有3.(B)传统,接受革命党“排满”主张,但缺乏4.(BC),难以坚持长久斗争的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也是当时革命党人武装起义依靠5.(C)。资料个人收集整理,:1911年5月,清政府在列强的胁迫下,宣布1.(C),并把粤、川、湘、鄂筑路权卖给2.(A)四国银行团。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的行径,激起了粤、川、湘、鄂人民的强烈反对,迅速掀起了群众性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为最烈。6月17日,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决定组织3.(B)。不到半个月会员发展到10万人,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首要分子,查封保路机构并制造了4.(B),激起了四川人民的武装反抗,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从而为5.(D)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