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对外贸易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全球经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仅用劳动力增长和物资资本积累已经不能解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差距,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促进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外贸易作为国际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的主要渠道之一,对技术进步具有和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技术进步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如果能制定出正确的贸易政策,就有可能有效推动本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进而促进本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技术进步关系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但是,支撑中国出口发展的拳头产品、优势产品依旧集中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从目前来看,这种以劳动和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商品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其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为了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调整贸易和技术发展战略,把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科技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加入到亚太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链中,迅速地完成了一部分产业的升级,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出口主导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在出口产品结构上,也迅速从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变。在工业制成品中虽然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但由于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来自低劳动成本和免税进口的中间投入,而非来自技术和资本方面的优势,因此,仍明显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依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产品)。直到现在,主要优势出口商品仍集中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对此,可以通过近10年来中国贸易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变化来分析。通过近10年对中国9大类商品TC指数的发展变化分析来看,中国外贸竞争力较强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侧重于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和简单加工业,如第1类和第8类商品。而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中,中国的外贸竞争力则显得比较薄弱。第7类机电类商品的外贸竞争力呈稳步上升态势,但该类商品的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不高,且主要由加工贸易的方式构成,其外贸竞争力发挥的基础仍然是低劳动力成本。面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为了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必须转变中国对外贸易依靠劳动力低廉优势获取市场的发展道路,把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科技竞争优势基础上。二、中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竞争入去激烈,任何一个之地,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通过技术进步,科技兴国,来提高本国的综合实力。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后进国家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能够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中低、资金短缺、在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中无法投入充足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以外贸易为手段,充分利用技术引进与技术外溢来促进技术进步。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技术引进主要以成套设备为主,填补了我国机械、电力、汽车、能源、电讯等部门的技术空白。改革开放以后,引进技术的方式发展为许可证贸易、补偿贸易、、合资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生产、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租赁等多种方式,促进了技术引进的迅速发展。通过引进大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