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1).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1).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5/7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六、作业练****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名贤集(一)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流程:一、背景介绍:《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二、课文分析1、课文引入:2、学生自主学****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1)重点字词:末儿2)重点句子:3)翻译:4)课文知识的补充曹娥碑:三、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名贤集(二)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过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一、课文分析1、课文引入:2、学生自主学****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1)重点字词:2)重点句子:3)翻译:3)课文知识的补充4)小结:三、知识的扩展1、有关隐语的介绍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四、教师小结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增广贤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诗句,理解诗意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请看——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在学****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