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从美国精神反思中国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美国精神反思中国精神.doc

上传人:drp539607 2019/5/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美国精神反思中国精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东方愚作者简介:东方愚,本刊特约财经评论员传承下来的美国企业或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自利,直白一点说就是贪婪、逐利。在他们看来,自利意味着个人自由,意味着为了个人梦想可以任意挥洒,政府、教会等无权加以干预。这种自由于是派生出了实用主义、献身精神、人文情怀等后来被我们顶礼膜拜的美国品质。亨利·福特说:“我寻找了近20年之久,才在底特律这个志趣相宜的环境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中国企业则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的企业,其使命是带动大家“共同富裕”,企业家不过是“大家信任而能力较强的好伙伴”而已。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的增加,企业家心中自然而然会有一把度量衡,权衡失与得是否对等。企业精神的变迁,其实是外在政经语境潜移默化改变前提下企业家心理的变迁。这里有必要提到一家中国企业——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在2007年3月,上演了一出扑朔迷离的“商业秀”,先是在两会上抛出“限外”的议案,而后自爆“达能低价强购娃哈哈”,并煽动民族感情以“驱除鞑虏”。人们颇为不解:假如你不愿意俯首称臣,为何当初白纸黑字签下合约呢? 这其中就涉及到利益补偿的问题。娃哈哈发展到现在年营收170亿元的规模,包括宗庆后自己在内,都认为这与他的治理和运营策略得体有关。现在老宗就要退出江湖,女儿尚且稚嫩,政府又在娃哈哈参股。错综复杂的情形下,宗庆后策划了一场戏,要么借力将达能挤到弱势角落,要么直接套现走人。这显然是非正常的出牌方式,与最基本的游戏规则相悖,但对宗庆后们来讲,却是一箭双雕之策。不过这一事件也警示我们,企业如果一开始不以牟取私利为主要或唯一目标,而是被人为扣上各种颜色的大帽子,将来走上正规、发展壮大后必然面临一个资本和利益补偿、赎回问题。这便是中美企业精神最大的不同。从这一意义上讲,动辄就要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讲社会效应、慈善的呼吁显然有些“大跃进”思维了,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短足是“自私”不够彻底,企业家被提前赋予了其不可能做成、不想做到、其实也没有义务做到的一些使命,反而使自己的腰包迟迟鼓不起来。这便是“原罪”发生的某种必然“机缘”,也是许多企业最后轰然倒塌甚至昙花一现的伏笔。中国现在的经济转轨很特殊,那就是真善美的评判标准是一直在变的。这无疑是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所以企业必须学会乖巧,或者说是忍耐。美国的个人主义,企业主很独立,很率性,不受束缚。但是如果他们有一天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