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126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9/5/8 文件大小:1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王晓春魏书生老师给青年教师的建议实际上是在宣传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历代先哲所提倡的,也是历代掌权者所认可的,因而可以说是主流的生活方式。但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你不能用人情世故挤掉或代替专业研究,挤掉科学的存在空间,而这种排挤正是千年来儒家的思路。儒家几乎把一切的学问都归结为道德、人际关系,除了四书五经,好像就没有什么学问了,这正是我国近代以后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魏老师几乎完全继承了这个思路。此种思路必然会妨碍教育科学的进步。第二,如今不是古代了,人们已经不只一种活法了。作为青年教师,并不一定非照魏老师说的这种方式活着,其他活法,也有可能活得很好,甚至对教育的发展更为有利。我想试试介绍一下其他的活法。我的意思并不是让青年人变成愤青,也不是希望青年人与众人作对,我只是比较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而已,其中也会有点世故,但不是主要的。当然,我这是名副其实的“建议”。我既不是官员,也不是权威,官员的“建议”(在他管辖范围内)你是要执行的,“建议”不过是客气话,权威们的建议你是不便反对的,我的建议则是“人人得而批之”,而且完全可以不加理睬。感兴趣的青年朋友,听我慢慢道来。我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将来再加整理。1、了解自己。李开复说:“人应该有勇气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应该有胸怀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应该有智慧来分辨哪些是自己能够改变的,哪些是自己无法改变的。”这话很有参考价值。我们从小到大总是反复被告知上方对我们有何要求,那是我们必须努力达到的,不管个人情况如何。李开复的话则是告诉我们还要了解自己的实力。这是一种自主性,一种自知之明。这很重要。人有自知之明,才能不放过自己能够攀登的最高峰,也不浪费精力去做无用功。我发现有些青年教师,能够做好的事情不去做,明明做不到的事情却勉力为之(美其名曰永不放弃),结果像有些考生那样,费了半天劲,难题没做出来,容易题没时间做了,结果可知。但这种自知之明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得到的。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实力,那就试着来,经过成功失败的多次实践,逐渐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于是做事就心中有数了。我建议青年教师每天都想想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可以记录下来。这实际是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对象。2、注意精力分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如果把它比作一个蛋糕,则这个蛋糕无法做大,只能在如何“切蛋糕”上做文章。班主任工作与教学,班级整体工作与个别生教育,备课与改作业,个别谈话与家访,领导交办的任务与自己的想法,工作与休息,教育别人的孩子与教育自己的孩子,所有这些,都要仔细盘算,看看分别使用多少精力,切下多大一块蛋糕为好。没有这种盘算,没有预案,就全成了“遭遇战”,穷于应付,失去了主动性。我建议青年教师经常把自己想到的事情写一项项在一张纸上,剪成小条,按轻重缓急重新分组排列。排一遍,心里就有数了。这是把自己的精力分配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3、在人际关系方面,少投入一些精力。有人说,好人缘,好口碑,就会带来成绩和荣誉。我想问的是,好人缘好口碑能增加人的智慧,提高他的能力吗?这好像没有直接关系,好人缘而智商低的人我们见多了。如此说来,他的成绩和荣誉就可能有相当部分是靠智慧之外的因素获得的。这倒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这正是我们很多“名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重要原因。鲁迅说过,中国人很多事办不好,是因为在人际关系方面耗费精力太多了(大意)。我想鲁迅这话至少还能适用100年。今日中国的情况也还是这样。人们为了搞好人际关系而屈就他人,向上级讨好,对同事演戏,参与无聊的应酬,做很多违心的事情,活得特别累。我建议青年教师少做点这类事。我上班来下班走,不搬弄是非,不拉帮结派,不与人争名夺利,对上不谄,对下不骄,好好做自己的工作不就行了吗?何必刻意追求什么“人缘”?这样,我占不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宜,可也没有“树倒猢狲散”的危险。我个人的经验,这种活法很是轻松快乐,而且对国家更为有利。人有两种。一种人吃“关系饭”,一种人吃“实力饭”,我赞成后一种人。吃关系饭毕竟只是暂时吃得香,长远看,可能变臭。而要提高自己的实力,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历史上为什么奴隶主比奴隶学者多?那就是因为奴隶主有更多空闲,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奴隶格外聪明。天天忙忙叨叨送往迎来,哪还有时间研究教育?连静下心来都难做到。当然,如果哪位青年教师有志于做官,我上面的话对他就不适用了,要做不搞人际关系是不行的。4、少说话。先贤也主张少说话,有道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但我主张少说话不是这个原因,我主张少说话的原因是,多言影响思考。我劝各位青年教师把自己的讲课、与学生的个别谈话、在教师业务学****会上的发言做几个录音,然后自己认真听一听。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废话、套话、陈词滥调不少,要是能压缩一下,节约出一部分时间,或可增加一些思考。人也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思考,但是更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