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9/5/8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性原则。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注意学习活动的可延续性和学习成果的累积增升效应,重视学习过程的展现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情意性原则:注重情意因素的体现,营造优美的育人情境,做到趣味性、娱悦性相统一,寓教育于无形之中。适应性原则:知识教育、技能训练等能力生成目标定位,应适应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阶段水平。综合性原则:打破单一的知识结构框架,建立起学科内不同类别知识的相互综合、学科间相互交叉以及学科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综合的内容体系。(1)教学内容体现人文关怀。第1册:我的太阳/花儿朵朵/小鸟找家/小动物盖房子/寻找美丽/童年的手印/做拼音卡片/小小食品店。第2册:民间玩具/月亮走我也走/纸拖鞋/小树快快长/鼓儿响咚咚/蚂蚁搬家/你的家我的家。第3册:自画像/红灯停绿灯行/请你告诉我。(2)活动设置注意灵活变化。个人作业、集体作业、美术与游戏、美术与其他课程、美术与社会实践综合等,活动方式灵活多变。(3)课目名称追求和谐一致。克服以往课目名称以专业属性命题的缺点,做到优美动人,有吸引力,便于情境建立,有利于引入实质性的教学操作。课例:小动物搬家/小鸟找家/乌龟滚下坡。(4)课目来源建立多种途径。经验成份/资料分析/教师赛课/实验活动/学生游戏。(5)课目排序设定线索,串联与并联方式共存。/并联c.知识串联/并联。二、、社会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是教材确定题材内容的基本准则和选择要求。所谓生活性指向与学生成长发展相关的生活因素和条件,社会性则包涵更为广泛的社会因素和实践活动,科学性渗透在学习活动中,以其科学意识的培养,科学理念的渗透以及科学规律的掌握,改善和提高获得的质量。作为学习成份的上述内容与艺术学习的协同性和一体化,有助于学习者改进对艺术的认识,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科学,归结于热爱艺术。(1)由灵活松散的结构组织方式逐步演化形成一个相应集中、相对严密、较完整的开放的美术学习课本体系(多元复合滚动式整体推进)。(2)实行由单位组课、单元组课、单位课与单元课混编的组课形式。分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8、9年级4个学段,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对待,确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并采用不同的策略和形式组织学习内容。(1)“知识树”概念的分解与再认识。(2)满足学生需要,有意义才有用,有用才有利。(3)可接受是确定知识定位的要求准则。(4)删除偏、难、繁、旧,确立创新意识。(5)把握重要,放弃“全要”。(6)知识重组把重点放在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对基本认识方法的掌握和基本观点的形成方面。(7)体验与感受形成是美术学习的第一性因素。(1)。、情感、价值观的体现和表现能力的培养。(2)、密度、难度的区分与控制得到显现。。,改变了学习方式。让学习者以某种更适合的形式介入学习,效果更显著。(3),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