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ppt

格式:ppt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ppt

上传人:rjmy2261 2015/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一、流行概况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三、病原学四、临床表现五、托幼机构 (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皮肤疱疹、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该病为急性传染病,病程短,一般症状较轻,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一、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自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后,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该病流行的报道。我国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报告,在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此病的报导。 1983年4月至9月天津市出现手足口病的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 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暴发,%%。 2000年5~8月山东省省招远市暴发了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个多月里,招远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1,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首例发生于5月10日,7月份达高峰,末例发生于8月28日。128例住院治疗患儿,,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安徽阜阳市手足口病发生以后,从3月1日到5月2日累计报告3736例病例,死亡病例22例,重症30例,病危12例。2008年安徽阜阳市流行情况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1、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患者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2、传播途径粪-口(食物、饮水等)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日常接触(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3、易感人群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 5%。 4、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在流行季节,幼儿园最易发生集体感染。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具有暴发性、流行性、聚集性,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三、病原学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以柯萨奇病毒型(CoxAl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的病原体。对75%乙醇、5%来苏儿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在50 ℃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 ℃可存活1年,在-20 ℃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