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

格式:doc   大小:872KB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

上传人:rovend 2019/5/9 文件大小:8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文本 郑州市人民政府2009年12月目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3第三章 城市规模 5第四章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6第五章 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 12第六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 17第七章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21第八章 综合交通 30第九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5第十章 生态建设、城市绿地和环境保护 41第十一章 市政基础设施 47第十二章 城市安全 54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措施 59第十四章 附则 61附表 62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对指导郑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规划至2010年的城市主要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根据2005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对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批复》(建规函[2005]52号),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第二条指导思想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突出郑州在中部崛起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和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注重以人为本,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健康发展、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促进郑州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条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实施)3.《关于同意对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批复》(建规函[2005]52号)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5.《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6.《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7.《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年)》(送审稿)8.《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9.《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0.《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11.《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河南省相关法规和规范第四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第五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与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一致,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第六条强制性内容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文本条文中的下划线部分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第七条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八条城市职能国家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和现代物流、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九条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第十条城市发展指标体系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发展与控制综合指标体系,控制性指标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