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电大毕业论文模板.docx

格式:docx   大小:209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大毕业论文模板.docx

上传人:459972402 2019/5/9 文件大小:2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大毕业论文模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附件:毕业论文格式范本(正稿提倡双面打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名姓 名:学 号:入学时间:所在分校:指导教师:年 月1毕业论文题目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子⋯⋯⋯⋯⋯⋯⋯⋯⋯⋯⋯⋯⋯⋯⋯⋯⋯⋯⋯⋯⋯⋯⋯⋯⋯⋯ 1一、一级标题⋯⋯⋯⋯⋯⋯⋯⋯⋯⋯⋯⋯⋯⋯⋯⋯⋯⋯⋯⋯⋯⋯ 1(一)二级标题,,,,,,,,,,,,,,,,,,,,,,,, 页码(二)二级标题,,,,,,,,,,,,,,,,,,,,,,,, 页码,,二、一级标题⋯⋯⋯⋯⋯⋯⋯⋯⋯⋯⋯⋯⋯⋯⋯⋯⋯⋯⋯⋯⋯⋯页码(一)二级标题,,,,,,,,,,,,,,,,,,,,,,,, 页码(二)二级标题,,,,,,,,,,,,,,,,,,,,,,,, 页码,,三、一级标题⋯⋯⋯⋯⋯⋯⋯⋯⋯⋯⋯⋯⋯⋯⋯⋯⋯⋯⋯⋯⋯⋯页码(一)二级标题,,,,,,,,,,,,,,,,,,,,,,,, 页码(二)二级标题,,,,,,,,,,,,,,,,,,,,,,,, 页码,,四、一级标题⋯⋯⋯⋯⋯⋯⋯⋯⋯⋯⋯⋯⋯⋯⋯⋯⋯⋯⋯⋯⋯⋯页码(一)二级标题,,,,,,,,,,,,,,,,,,,,,,,, 页码(二)二级标题,,,,,,,,,,,,,,,,,,,,,,,, 页码,,参考文献⋯⋯⋯⋯⋯⋯⋯⋯⋯⋯⋯⋯⋯⋯⋯⋯⋯⋯⋯⋯⋯⋯⋯⋯页码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 要(空两格)内容(空两格)关键词: XX YY ZZ3毕业论文题目英文题名Abstract:KeyWords: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引言(编者说明:为表明脚注和参加考文献格式,模板中正文内容附上,写作时请做相应替换。脚注和参考文献数目要求按照流程说明为准。)一、标题虽然诉讼诈骗在实践中是一种层出不穷的现象,但由于诉讼诈骗并非是一个法定用语,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尚未清晰,迄今没有形成约定俗成的稳定定义。学者通过对其特征的归纳,尝试进行各种定义。有人认为“诉讼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在民事诉讼中使用虚假证据欺骗法院,使法院作出错误判决从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1。有人认为,“诉讼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虚构的事实为依据,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并在民事诉讼中使用各种手段诱骗或买通法院的审判人员,使之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错误裁判,再通过强制执行,占有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2虽然对一个尚未有定论的现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来说,诉讼诈骗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行为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侵犯的是对他人财物的支配权;二是行为发生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行为人诈骗财物是通过民事诉讼的手段进行的;三是行为人在诉讼过程中提供虚假的证据,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至于证据的种类和数量不限;四是法院因行为人提供虚假的证据而导致错误的裁判;五是行为人通过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占有他人财产,包括被害人慑于国家强制力而主动交付或者法院通过执行程序强制执行。通过诉讼诈骗的几个特征,笔者认为诉讼诈骗可以定义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手段,并在诉讼中提供虚假的证据捏造法律事实,欺骗法院使之作出错误的判决,并通过国家强制力的保障非法占有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二、标题近年来,随着诉讼诈骗行为的增多,学理界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对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学理界众说纷纭,分歧较大3。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标题理由是敲诈***是采用要挟或者威胁的手段, 强迫他人交付财物。诉讼诈骗符合1董玉庭:《论诉讼诈骗及其刑法评价》,《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第135页。2田升:《论诉讼诈骗及其性质认定—与董玉庭商榷》,《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69页。3于改之、赵慧:《诉讼诈骗行为性质之认定—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所座谈纪要》,《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5毕业论文题目该罪的犯罪构成。“首先,敲诈***罪是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手段,强迫他人交付财物,而威胁、要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恶意诉讼是要借助法院判决的强制力迫使被害人交付财物,而不是骗取被告的财物。其次,实施诈骗往往是利用被害人的弱点(如贪便宜或缺乏警惕性)行骗,比较容易得逞,社会危害性大。而法官负有审查案件事实判别真伪的职责,具有专业技能,行为人搞恶意诉讼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为即使一审判决原告胜诉,被告也会提出上诉,争取改判;即使二审判决原告胜诉,被告还可请求检察机关提出抗诉,仍有改判的机会。由此可见,把恶意诉讼看成是敲诈***罪的一种特殊方式、方法更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