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张学良个性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张学良个性浅析.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5/10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张学良个性浅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螅张学良个性浅析莃一提到张学良,人们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西安事变”。而时下,关于张学良的书籍、评论也有很多很多,褒奖的,批判的,人们众说纷纭。其实无论如何,对待历史,我们首先要保持的态度必须是客观,事实就是事实,结果就在那里,历史已经书写。我们不必像骂一个罪人一样去侮辱他,也没有必要把他一生夸耀的那么传奇,只需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去***他的人生,品味一个平凡人的功与过……肃不过本文章中,笔者仅就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中的种种行为对张学良的性格特点做以浅析,发表自己的拙见。莁“九一八”事件中——“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蒇在“九一八”事件中,人们以为张学良集家丑国难于一身,理当抵抗。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张学良顺从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而之后,张学良却替蒋介石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自己一直默默地背负着骂名。后来人们那就把历史上的9月18号当作了国耻之日。莆其实,在“不抵抗政策”中这个事件上,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是,蒋介石的强行指令,张学良不得抗命,只得奉命而为。二是,这属于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张学良“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张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膃如果后一种说法是真实的,那么我觉得张学良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多少有些不成熟,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幼稚!日本人想挑衅,还害怕找不到挑衅的理由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而张学良却着实用了忍这一招,想通过此种办法来息事宁人,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直接让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了大便宜!如果他能够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形,即使是蒋介石让他不抵抗,以当时张的独立军阀身份以及对东北军的绝对控制,也完全可以“抗命不遵”。发动事变的关东军,事先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同意,因此只有1万多兵力进攻东北军。事后统计,东北军一共损失飞机300余架,战车26辆,各种火炮300多门,轻重机枪5864架,步枪15万支,***6万支。这样强大的武力,无论如何,都堪一战。蒈西安事变的前后腿事变前——“先捉了再说”膅1936年12月12日,在张学良对蒋介石数次哭谏无果后,在蒋介石对这个义弟十分信任的情况下,他出人意料地发动兵谏,扣押了来到西北“剿共”前线督战的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出现了转折。节事实上,就张学良本人而言,他并没有多少深谋远虑,更没有细细想过发动西安事变后自己的出路与安排。事变前,他召集东北军和西北军高级将领开会,宣布他要“扣蒋”。众人无语,只有王以哲军长问“捉了之后怎么办?”张学良却回答,先捉了再说。衿这么大的事怎麽可以先捉了再说?!从这一点上,我们能看出来张学良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无畏,这只是他太过年轻,太过鲁莽所致,这是他在顽固的蒋面前无措了之下举。他没有想过,如果兵谏失败了该做何打算。这实在是太冒险了!蚇兵谏后——毛泽东:“张学良年少轻率!”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