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1、教育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控制一般化原则、原理的发展的过程。教育研究的类型(包括划分依据和划分结果)教育价值研究依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对象教育事实研究基础研究依据研究的目的应用研究定量研究研究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性质数量的侧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教育现象——实证主义研究范式——重视结果——重视先前的设计和标准的研究程序——采用演绎分析,大样本,随机抽样——旨在探寻关系,发现影响。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教育现象——自然主义研究范式——重视过程——对事先设计的依赖较少(认为研究过程中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采用归纳分析,小样本——旨在理解现象。3、研究的基本原则: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伦理规范审慎解释研究成果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客观性客观性创新性操作性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规范公共性伦理原则检验性系统性解释性效度和信度:1)效度:研究的有效程度。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合理解释的程度外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信度:研究的可靠性。指研究的方法、条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致性。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同一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背景下重复研究。4、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已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5、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准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第二章选题的来源和基本技巧来源: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技巧:1)从理论研究中演绎研究问题2)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3)研读文献,从已有研究中发现问题4)重复和拓展他人的研究常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1)常量: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2)变量: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的不同的价值或条件的特征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好的,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的变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新颖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实验者需要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因素。可变性、外依性、可测评性。3)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控制变量(中间变量、中性变量、复合变量、协变量):是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对因变量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并且不利于结果的解释。4)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抵消法、随机法。抽样的方法概率抽样(运用实证方法开展的研究)非概率抽样(“目的抽样”,运用质性方法开展的研究)第三章文献的种类:1)零次文献目击者描述或其他方式的实况记录、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例:手稿、书信、会议记录、谈话录音等2)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以作者本人实践为依据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