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四个贺兰征文.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个贺兰征文.doc

上传人:ffy51856fy 2019/5/10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个贺兰征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贺兰县常信乡旭光小学郑建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十年,弹指一挥间,我的家乡贺兰县,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忆二十年前,那时的贺兰县人民住着平房,吃着粗粮,听着广播,挤着公交;再看这十年,人们住着楼房,看着高清电视,上着宽带,自己驾着车上班。家乡各族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引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听爸爸说,三十年前的贺兰县,经济基础十分落后,工厂企业也不发达,在农村每家每户只有在年底时才能分到100多元钱,人民生活非常的艰苦,更谈不上有什么文化活动。那时候,温饱都是一大难题,每个家庭几乎都吃不饱。冬天从没有热的时候,向来都是冷飕飕的。因为没有衣服穿,所以要是到了刮风、下雪的时候,只能冻得直发抖而毫无任何办法;泥泞的小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了,很难拔出来;在以前,交通非常不方便,每个人去哪里几乎都是走路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绿了贺兰这块古老的土地。它唤起了家乡人民追求美、创造美的极大热情,也为贺兰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家乡这几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家乡经济繁荣,人民富裕,面貌焕然一新,令人眼前一亮: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们都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房;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路如今已是宽敞平坦的大路,汽车、电脑等也进了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在文化建设方面,贺兰党委、政府着眼农村实际,顺应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的愿望,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安居乐业建设美好家园的有效载体,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创建幸福乡村,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做得如何,攸关着最终实现新农村的精神内涵。这些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如,通过加强区县三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一乡(镇)一站(文化站)、一村一室(文化室)的建设等,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打造环境支撑,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入手,吸引群众参与。把文化阵地建设成为集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科普培训、信息查询、体育活动、农村党建、人口计生宣传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活动场所,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大规模的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做到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达到城乡共享发展成果,全民提升幸福感。十六大以来的十三年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十几年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我们为国家的发展与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理论的指导下,农村与城镇一样,这十几年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成功的十几年,也是文化生活发展最丰富的十三年。这十几年,家乡抓了几件大事,一是贺兰县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近年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可谓亮点多、活力强、发展快、效益好、劲头足;把工业当作支撑县域经济的顶梁柱来抓,坚持一个产业一套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