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程红兵课程是立体的,包括教师、学生、教学、教材、课程资源等因素;相对于课程而言,教学是线性的,从课程计划到备课、上课、辅导、测试等,是一个过程;而相对与教学而言,课堂是点状的。学校教学领导要在课程、教学、课堂三方面做文章,其中第一位的应是课堂。课堂是关系到学校是否站得住的关键所在。那么,学校教学领导应该如何观课评课呢?看专家怎么评学校教学领导在观课评课时要明确观课评课的目的是什么。评课观课的核心要点在于促进教师发展。因此,评课要回归“原点”。专家怎么评价课堂我们先要研究专家怎么评价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好课有“五个实”。这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学生听这堂课和没听这堂课有差异,这堂课就有意义;否则,这堂课就没意义。笔者听过一堂语文课《天上的街市》,教师一开始即用电脑呈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画面,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是哪里的街市呢?”前面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天上的街市。”这个环节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是无效的,七八分钟过去了,还没有切入主题。。有些教师废话比较多,常常上不完课。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学生在课堂最讨厌老师喋喋不休、唠唠叨叨地讲他们已经会的东西。。课堂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师生即时性的交流,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交流会产生很多新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师生、生生间进行积极的对话。有一次,笔者去一个非常好的幼儿园听课,课的内容是讨论六种动物该不该穿衣服的问题。最后师生讨论的结果是六种动物都不需要穿衣服。这时有一个小朋友举手说:“老师,蛇也不能穿衣服。”我听了以后非常开心,这个孩子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这是这堂课成功的标志。哪知道,那位教师说了一句:“对不起,今天不讨论蛇的问题。”一下子就把问题给压下去了。我在评课的时候就提出,幼儿园有必要这么“课程化”吗?有必要这么“目标集中”吗?。现在的有些公开课教学已经脱离常态了。我们研究常态下的课才有意义,才能真正把握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是,现在有些所谓展示课、公开课假得太厉害了,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甚至于孩子的回答也是预先设计好的。中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82岁高龄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当了一辈子的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我上了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课。”这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有如此高的教学水准的人说的话,它对我们很有启发。(二)专家怎么评价教师我们再看一看专家是怎么评价教师的。“纲”什么叫“纲”?“纲”就是课程标准。教师应该对课程标准有整体、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表达的是一个学科对一个特定年龄的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学科要求。很多教师备课不看课程标准,缺乏对课程的宏观、系统的把握。“本”胸中有“本”(即教材)的含义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对教材滚瓜烂熟。很多优秀教师上课,几乎不用看教材、教案,教材上的那些内容早已烂熟于心。于漪老师是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的,语文并不是她的专业,她要求自己把凡要上的课文都背下来。第二是教师要真正理解、把握教材。什么叫真正理解?用什么方式真正理解?我在上海建平中学担任校长的时候,把现行的各种版本的教材,江苏版的、人教版的、语文出版社版的、山东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