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漫谈犬文化漫谈犬文化天干地支戊戌昌,瑞犬汪汪意气扬。仗势起因矜恃宠,跳墙原是急争强。临危受命施搜救,忠爱躬身向导盲。愿傍才人交益友,狗年风采赋华章。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家狗化石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甲骨文卜辞和金文中都发现了“犬”字。先秦金文中“犬”字至少有9种字形,但不论哪种写法一看便知是一条“狗”字形。既然有“犬”字,为何还要有“狗”字呢?现代“犬”与“狗”其意无别,则犬、狗不分。但早先“狗”字并无现代意义宽泛,有一种解释“狗”特指幼犬,这与小马写成驹是一个道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故有“犬马之劳”,“犬子”(对人称自己的儿子)之说。戊戌年又称“金狗年”在12月生肖文化中,犬与戌关系十分密切。“戌犬”,其说法“戌,土也,其禽犬也”。民间从动物习性与时辰关系解释。12地支对应12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时,用12动物代表相应时辰,其中戌时正是黄昏时刻,相当于现代的19-21时。这时天已暗,饭已食,古人眠而休。此时最活跃的动物当属狗,它开始“上岗值班”,卧在门前,一有动静便汪汪大叫,古人称犬守。如此这般戌与犬便组合在一起。中原民族早期使用“干支历”,10天干与12地支排列组合,出现60个不同双字组合,这便是60年一轮回,称为“一甲子”。一甲子中每种生肖会重复5次,有5个年份生肖一样,但地支不变。如狗年,即有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5种。为便于区别,古人将5个相同生肖年赋于5个属性。其中凡戌年属“金”时为“寺观之狗”,又因“金”是贵重金属,故年份五行属金时,民间便称“金狗”、“金鸡”。这就有了“金狗旺财”、“金狗纳福”等一系列口彩。这又与古代“二十八星宿”说法有关。古往今来犬的擢用及地位在所有动物中,狗对人类的忠诚度是较高的。南朝顾野王《玉片·犬部》曰:“狗,家畜,以吠守”。除看家护院,田猎放牧,陪老护幼外,古人最早曾用狗值守监狱,从“狱”字造型便知两只狗在吠(言)样子。在古代,狗的地位很高,不仅享有较高的尊容,连宗庙祭祀也少不了狗。有一种“羹献”,用的就是狗,且是肥狗。《说文解字》曰:“犬肥者以献之”。“献”字即这样来的,其意是“宗庙犬”。先秦时,周王家专设“犬人”一职。“犬人”负责周王家与狗相关的一切“狗事务”,重点是养好祭祀的狗。自晋代以来,上层社会开始以驯养、搜求异域名犬为乐,而西域各国也常以名犬作为国礼进贡给中原国家统治者。这时的猎犬,不仅只供狩猎,还要担负外“外交”的职责。据《艺文类聚》记载,信狗传书发生在西晋时大名鼎鼎的陆机身边。当时某豪门送陆机一骏犬,其名“黄耳”,常相伴陆机,形影不离。一天,陆机笑对“黄耳”曰:“我与家人久不通音信,汝能否替吾带封书信去探些消息?”。“黄耳”听后颔首摇尾表示高兴前往。陆机写好信缄,放入竹筒,系犬颈下,作为“信使”,“黄耳”出发了。途中,饿了就在路边叼野禽、野兔充饥,遇渡河,便向船工摇尾乞求讨好,让船工明白得以载渡过河。千里迢迢,夜以继日,从洛阳至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终于把信缄送到主人家中。当时邮驿传书全程需50天左右,而“黄耳”传书,往返一次只需15天即够了,既保险又迅捷。信犬传书,无论从训犬史还是从邮驿史看,犬都享有殊荣。后来,凡陆机羁寓外乡期间,“黄耳”替其传书便成常事。“黄耳”老死了,陆机特地将它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