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论古典诗歌鉴赏中的比较探究法
孟子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比较法的运用能让学生同中求异,通过比较领会中国古典诗词的个性魅力。
一、典故相同,主旨不同
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诗人常通过用典来含蓄地表情达意,但是相同的典故亦能表达不同的情志,镌刻上独属于诗人的鲜明个性烙印。如“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于《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千百年来,这个饱含了丰富的哲学意蕴和浪漫的思想情怀的美丽故事无数次地诉诸于文人墨客的笔端,却被他们赋予了不同的主题和内涵。
有的诗句弥漫着摆脱不了的感伤与迷离色彩。“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李白《古风五十九首》),“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白居易《疑梦二首》),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变化莫测的人生就如一场虚幻的蝴蝶梦,表达了人生无常、一切成空的感喟与惆怅。
有的诗句则渗透着漂泊流离、思念故土的浓烈情感。欧阳修的《玉楼春》:“寻思还有旧家心,蝴蝶时时来役梦”写出了客居异乡有家难归而只能在庄周化蝶的梦境中归去以慰思乡之情;辛弃疾的“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更是通过蝴蝶梦等多种意象传达了浓郁的故土之思,给人荡气回肠之感。
而在另外一些隐于山林田园的诗人笔下,庄周梦蝶的典故则尽脱忧伤与无奈的基调,处处流露出闲适与惬意。唐诗人钱起的“丛筱轻新署,孤花占晚春。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衡门春夜》),颇得庄周天真率性的意趣;梅尧臣的“花时啼鸟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叶落夜雨声满阶,雪下晓寒低压屋。……且梦庄周化蝴蝶,焉顾仲尼讥朽木。”(《睡意》)则写出了宁愿被圣人讥笑为朽木,也要享受自然雨雪的美景,享受庄周梦蝶的逍遥自在的意趣。这个典故在此被赋予了自由欢快的色彩,充分体现了摆脱物欲枷锁而追求逍遥自由的哲学思想,表现了闲适惬意、自由洒脱的情怀。
二、意象相同,风格不同
古典诗词中会有一些常被运用的高频意象,但这并不影响诗人创作出风格迥异的杰出作品。如同是“黄花”意象,宋代张先的“红叶黄花秋又老,疏雨更西风”(《少年游?红叶黄花秋又老》)用“红叶”“疏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晚秋寒雨图,充满了悲戚感伤的格调。
晋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于俯仰之间道尽远离世俗、超凡绝俗的自然真趣,此处的菊花暗含隐逸之情,在“东篱”和“南山”的衬托下尽脱喧嚣之感,体现了闲适淡远的风格。
元代长笙子的“菊绽黄花,月生碧汉清光皎。霜前雨后正芬芳,四海圆明照”(《烛影摇红?菊绽黄花》)描绘了一幅幽谧的明月黄花图:雨后初晴,夜幕低垂,月光如水,黄花悄然绽放,
“霜前雨后”洗尽它身上的俗世铅华,让它更加的纯净芳香,令人陶醉,整幅画面营造了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给人安谧美好之感。明代梦观法师的“向来翠竹黄花圃,多在空山暮雨中”(《钱舜举画黄花翠竹》)则以“空山”“暮雨”做背景,以“翠竹”“黄花”相伴,赋予了画面一种脱离喧嚣红尘的空灵美与禅寂感。
而到了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和毛泽东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