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传统节日诗词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作用.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传统节日诗词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作用.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5/1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传统节日诗词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作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传统节日诗词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作用-中学语文论文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传统节日诗词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作用 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传统节日诗词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作用杜晓飞著名作家冯骥才说:“现在的年轻人和小孩子对一些传统节日没有什么概念。其实,在我们的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传统节日的优美诗词、名篇名句,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托,进行更多关于节日与民俗的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以技能训练为主,但适时的学****传统文化,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民族归属感的重建。笔者就古代节日诗词的特点,作以下简要的分析:一、描写节日****俗、风土人情古代节日是古代民族风尚****俗的历史积淀,而诗歌又是现实的反映,因此,优美的古代节日诗词就是古代社会生活和民族风情的艺术写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拂面的春风、暖人的春意、震耳的爆竹、醉人的屠苏,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热烈、祥和的节日气氛。它紧紧抓住春节节日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民俗风情画。古代饮屠苏酒,少年得岁先饮,老年失岁后饮,这个****俗体现了古人憧憬未来的美好愿望。唐诗人顾况《岁日作》中有“手把屠苏让少年。”苏辙《除日》诗中也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这不仅写了节日欢乐的盛况,同时也隐隐歌颂了社会的“新故相除”的一种变革精神。“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鸟(《水浒传》)”,写元宵万家灯火。“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边贡)”,写竞龙舟的场景。“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崔颢)”,写七夕节穿针。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古代节日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些节日****俗曾点缀过我们祖先的灵魂,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个民族只有追根感恩不忘本,才能有繁荣富强的未来。二、抒发节日思亲、思乡之情节日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典礼和仪式,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来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很陌生、不****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的一叶浮苹,作客他乡,思亲、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有时候不一定显露出来,但是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就是“佳节”——就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于是一发而不可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节日倍思亲(王维)”,就是这种客中思亲的最真挚的表达。这句诗道出了万千游子的心声,因而流传千古。而“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丘逢甲)”,此诗不同于一般的思乡,故乡台湾被割日本,游子有家难回,悲愤难当。三、表达朋友情谊、情爱故事佳节,往往是朋友团聚的日子,而且和诸多美好的记忆联结在一起。“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高适)”,怀友与思乡合二为一。节日又是恋人们表达情感的时机,“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诗经·溱洧》)”,在最古老的情人节上巳,赠予多情的“解语花”——芍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通过描写牛郎织女的爱情,揭示爱情的真谛,可谓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四、抒写人生百感、借古讽今节日是历史积淀的产物,面对节日,诗人们百感交集,情思不一。除夕与新年之际,是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苏轼)”,所以要爱惜时光,自强不息。当然,发生在佳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