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北杨集一中听课感受.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杨集一中听课感受.doc

上传人:雾里看花 2019/5/1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杨集一中听课感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蒇北杨集一中听课感受肆12月1日早晨七点多钟,我和徐校长连同八年级四位班主任等一行七人前往北杨集一中实地考察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总体感觉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无憾”和“震撼”。羄出发前,我们还这样谈论着,他们也不过是为了应付督导检查搞一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吸引人的眼球罢了,领导一走,说不定又是涛声依旧了,有什么可看的?要出去看就走远些,杜郎口,洋思,哪怕去淮阳也行啊!可事实上,两节课听完后,我们七人的共同感受是:我们完全想错了,真是不看不听不比不知道,一看一听一问才觉悟,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已经远远地滞后了,今日的北杨集一中已经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了:这里就是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我们苦苦追寻了几年又感觉高不可攀的“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啊!蚂首先是“无憾”。坐在教室里,边听课边询问学生边欣赏着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室环境,只见教室的前后黑板上分别是两条醒目的标语:“我的课堂我做主,预习展示皆精彩”、“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教室两边的空白墙壁上是四块磁性黑板,那是属于四个小组的展示台,小黑板上有小组同学写的格言,诸如:“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小黑板上方的空白墙壁上,班级文化随处可见,上面有“每周最佳个人评选表”,“思过崖”、“成长树”等栏目。教师外面的墙上,也是两块磁性黑板,上面或书写有古诗,或有表扬稿等不一而足。这么浓郁的班级文化,或许你认为有做作的嫌疑,但是我认为这更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的结晶,他们把学生置于一个既充满竞争又温馨和谐的摇篮里,让学生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没去过杜郎口,没去过淮阳,我不遗憾,今日到了北杨集一中,我已经觉得无憾了。蒈其次是震撼。第一震撼于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的既原生态、又清水出芙蓉般的给人的感觉是毫无雕饰的、很自然的、朴实无华的那种美。第一节课听的是七(1)班的《卖油翁》,第二课时,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3个教学目标:角色朗读,温习课文;评析人物,理解寓意;模拟情景,表演升华。写出了5个问题探究题。课堂上每个小组都选出了自己小组要讨论的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结束后,小组代表把答案写在各自的小黑板上,接下来是分组展示、讲解,对于小组展示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及时给予点拨,从小组讨论到展示过程,各小组成员全员参与,积极展示,没有假装讨论或无人展示的现象发生。听课的过程中,我调查了身边的同学,他们的小组成员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也有后进生,小组长轮流调换,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预习和作业情况,学生对这种课堂模式的认可度很高。第二节课听的是七(5)班的《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老师也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并能复述故事;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反复诵读,能达到当堂背诵。从课堂模式来看,与第一位老师的基本相同。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时,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就写在小黑板上,然后老师引导着由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在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这个教学环节里,老师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各组小组长抽题,小组长抽到题目后,全组同学便开始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我看到有一组未抽到题目的同学从别的组抄来题目进行探讨,整节课课堂秩序有条不紊,老师掌控得法。这两位老师均未使用多媒体,也未使用导学案,但我们听课老师却切切实实地感觉到,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高效课堂模式。同时,我们也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玩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