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图说中国经济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29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图说中国经济发展.doc

上传人:雾里看花 2019/5/11 文件大小:2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图说中国经济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图说中国经济发展——学****与探究课之一【活动小组】高一五班第小组【活动小组成员】组长:王辰予组员:廖艺齐,梁莘怡【活动目标】探究议题一:,与图文相对照,讨论贝在当时可以作为等价物的原因。“贝”字旁的汉字,看看这些汉字的含义有哪些相通之处。【探究内容】1. 贝类货币:贝壳、贝币可以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早而且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实物货币,直到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还在沿用这种货币。石贝商周时代(公元前16~8世纪)。贝以“朋”为单位,十贝一朋,一直沿用到战国。玉贝(形器)西周时代。、、-,重5克。骨贝是一种人工仿制贝,用兽骨刻成,较扁平,上下两端较锐,成板状的枣核形。一般因与铜器长期接触,出土时多呈翠绿色或淡绿色。骨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最早出现在夏末商初,距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贝币使用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通行铸钱,贝币等原始货币被废除,在《说文·贝部》中有“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朋"为计算单位,五贝为一串,(公元前16~8世纪)随经济贸易发展,为弥补自然货贝流通不足而仿制的石贝、玉贝、骨贝、蚌、及陶贝等,同称仿贝,系分别用白滑石、玉石、兽骨及蚌壳等刻制而成。形态大抵仿自然海贝,大多背磨一至二只穿孔,其交换价值约等于或稍低于天然海贝。至春秋贝货趋向颓势时,仿贝即逐渐丧失货币功能而变成一般装饰品,许多作殉葬用。但边陲地区如云南等地少数民族,曾沿用至元、明时代。陶贝陶贝是我国商周时期代替货币的实物商周时代(公元16~8世纪),贝以“朋”单位,十贝一朋,一直沿用到战国。市场价值50元左右。仿贝商周时代(公元前16—8世纪)经济贸易发展,为弥补自然货贝流通不足而仿制的石贝、玉贝、骨贝、蚌贝及陶贝等,通称仿贝。仿贝交换价值约等于或稍低于天然货币。贝壳成为货币的原因:是本身有实用的功能(如其装饰品的用途)。具有天然的单位。是坚固耐用。是便于携带。尤其是其天然的单位,在熔解金属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具有他独到的天然优势。总结:古代人民使用贝币,多用绳索将它们穿成一串,所以一串也成一单位。贝币最早的货币单位为“朋”,即十枚成一串,两串为一朋。字:财含义:七德财、七法财。谓成就佛道之七种圣法。字:贵含义:贵是价值高,份量重,值得珍惜与重视,贵也可以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优越性,关键性,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或人们向往的位置。字:贫含义: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相对:贫穷。贫寒。贫民。清贫。缺乏,不足:贫乏。贫血。贫瘠。字:贱含义:价钱低,与“贵”相对:贱卖。贱价。旧时指地位卑下:贱民。贫贱。卑贱。微贱。谦辞,旧称与自己有关的:贱姓。贱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