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合川钓鱼城保护规划-陕西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规划应用平台.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川钓鱼城保护规划-陕西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规划应用平台.doc

上传人:282975922 2019/5/12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川钓鱼城保护规划-陕西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规划应用平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06目录第一章 总则 1一、规划对象概况 1二、规划性质 1三、规划依据 1四、规划期限 2第二章 遗产构成 2一、遗产概况 2二、环境概况 3三、历史沿革 4第三章 价值评估 4一、历史价值 4二、社会价值 4第四章 保存现状 4一、本体保存现状 4二、保护工作现状 5三、环境现状 5四、管理现状 5五、展示利用现状 6六、考古研究现状 6七、现存主要问题 6第五章 保护区划 7一、保护范围 7二、建设控制地带 7第六章 管理规定 7一、保护范围管理规定 7二、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 7第七章 保护措施 8一、保护措施制定要求 8二、本体保护措施 8三、环境整治措施 8四、保护管理措施 8五、展示利用措施 :仰韶和龙山时期文化重叠的村落居住遗址。文化层厚1—3米,有窑址、房址、灰坑多处及墓葬。出土了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商代晚期、西周时期及汉代的大量遗存。仰韶时期出土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器形有钵、盆、罐等;龙山时期的泥质和夹砂灰陶片,器形有罐、鬲、斝等;商代晚期饕餮文鼎、五孔刀、釜、锛等铜器;西周的泥质和夹砂灰陶、红褐陶,绳纹或弦纹鬲、罐、盆、盂等残片;汉代的绳纹板瓦。: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益店镇魏家河村。:1992年公布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规划性质本规划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魏家河一号遗址的文物保护管理专项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3)(6)《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4)(9)《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1)《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12)(2)《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1)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魏家河一号遗址(2005)(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魏家河一号遗址(2009)(3)《陕西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编制要求》规划期限2017年—,根据记录档案及“三普”资料,遗址区南至魏家河水库边,北跨S104省道(旧道)与鲍家庄遗址几近相连,东临苇子沟,西至马尾沟。遗址范围内文化遗迹随处可见,其内涵较为丰富,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在遗址内西侧断崖上发现有文化层,长约30米,厚约1~3米。在遗址中部断崖上发现灰坑1座,,,,坑内土质松散,呈灰褐色,内含少量陶器残片。横穿遗址北部的省道104公路(旧道)两侧及多处断崖都有宽3~5米,厚1~3米的灰坑,内涵丰富。魏上河村新庄基东南地坝上有白灰面房址两处,长3~。遗物有尖底瓶、陶钵、陶盆等,另有商代晚期青铜器等,并有西周墓葬、汉代遗物等。魏家河一号遗址采集到的文物主要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陶罐残片,器型有尖底瓶、陶钵、陶盆等,以及狗形象的动物陶塑;另有商代柱足鼎、斧、锛等青铜器和陶鬲残片,以及汉代铜灯、铜钫、铜勺、蹄足鼎等铜器和筒瓦残片。,也是跨越时代久远、文化内涵丰富的新石器、西周文化遗产地,处于大周原遗址范围内,境内渭河、雍河、横水河及沿北山一带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9处,很早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魏家河一号遗址位于渭河北岸台塬之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适于先民劳作生息的理想场所。(1)地质地貌:岐山县地貌复杂多样,北依岐山,南接秦岭,中部为山前洪积扇平原、黄土台塬及河谷阶地,南北狭长,东西较窄,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横、雍二水横贯中部,渭水穿流南境。魏家河一号遗址属黄土台塬区,地形较为平坦。(2)气候特征:遗址所在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2℃。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日照率47%,平均无霜期214天。年平均降水量609毫米。(3)自然灾害:苇子沟、马尾沟季节性洪水是本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4)植被:遗址所在地主要为农作物耕种区,种植小麦、玉米及各类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