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芜湖市汤沟中学马宗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含义。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并能运用以上内容分析一些不科学的观点的误区。3、理解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其方法论意义。(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自觉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宇宙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2、联系哲学家的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三)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规律是客观的2、难点:(1)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2)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事例列举法和练习法相结合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世界是怎么样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这个世界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二)新课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过渡】世界是以怎么样存在?运动还是静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哲学”意义上运动的含义。从而说明:哲学意义上的“运动”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运动”的理解——除了我们所熟悉的机械运动外,还有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可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一、,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设问过渡】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的载体各是什么?是物质还是人的意识?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通过学生的议论回答,(P31)从而得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总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过渡〕我们知道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不可能有一刻的停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那么生活中的静止又是怎么回事呢?但是,就物质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哲学上的静止是指的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含义。(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举例】学生身份的相对稳定(上学期间)、少年时期的相对稳定等等。如果没有这样的相对稳定,大家现在就能看见老师脸上皱纹一条一条的出现,那会是怎样可怕的事情。(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