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浣溪沙-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浣溪沙-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1 2015/1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浣溪沙-课件(ppt·精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浣溪沙
李璟
作者小传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3.“多少泪珠无限恨”,你从词中看出词中主人公的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
明确:
时光短暂,韶华易逝——秋风一起,愁绪顿生,荷花香销叶残,人也韶华不再,惟悴不堪,不忍卒看。
细雨绵绵,如愁思不断;感慨人生聚少离多——征夫远在边塞,有家归功不得,思妇一夜无眠,笙歌增寒。
《浣溪沙》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明确]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
但南京大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心地以“残”字为词眼。他说:“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国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 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全阕脉络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联属,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赏之耳。”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上早秋偶兴 
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风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⑴首句,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写出了荷花之盛,且暗点题中“湖上”二字。
⑵李璟《浣溪沙》有“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同是写荷花(芙蓉、菡萏都指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李诗写秋末花残叶败之景,萧条凄凉,渲染一腔愁情。
   汪诗写早秋花香叶盛,生机盎然;表现诗人的闲情逸致。
乌夜啼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