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建立完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机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促进设备管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设备档案必须是完整、准确、系统地反映机械使用全过程,是机械从购置到报废的历史见证,能够反映出机械设备的运营成本效益。利用档案所提供的技术参数,掌握设备的即时性能、使用等情况,发挥设备最大潜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加大在机械管理、应用、采购、使用等全过程的参与度,发挥好档案管理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方面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软件系统,提升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 2认真保养,彻底修理,,将机械的维修保养任务全部交给维修人员是一大弊病,就应急排除故障而言,操作人员比维修人员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故障发生时的内外环境、机械本身原有的毛病等情况,操作人员了解得更为详细和准确,就机械保养而言,维修人员只能无的放矢地作泛泛检查,如果操作人员来保养操作的机械则可以在全面检查基础上,有重点地针对平时机械的工作状况作出更细致深入的保养工作,机械操作保养一人担,增加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爱车意识,这样可以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操作人员与修理工在保养上互相扯皮问题,便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机械种类繁多、机型复杂,决定了机械维修人员不可能对任何机械都了如指掌,操作人员的例行保养工作和操作水平是影响机械性能状况的关键因素,而维修人员的维修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机械的施工质量和性能发挥。因此,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互补性较强,双方多加强交流,互相配合,互通有无,是保证维修质量和操作水平互相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需建立设备的维修保养是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来完成的维修保养体制,即操作人员完成日常保养,出现故障时修理人员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根据机械养护的实践,我认为在机械修理上应与机械管理部门形成如下关系,可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完成机械的修理工作。在机械维修中有事后维修方式、预防维修方式、状态维修方式、无维修计划方式。 1事后维修即机械出现了故障才进行修理,仅以恢复机械原功能为目的。它容易打乱机械作业计划,且修理内容、时间长短及进度都具有随机性,不利于提高作业效率,机械停机修理时间长。 2预防维修方式是以防止机械发生突发性故障为目的,它重视机械保养加强机械技术状况检查,在机械故障发生之前就安排修理。这种维修方式配以严格的大、中、小修及保养计划,且事先将维修作业的内容规定下来,这势必容易造成过度的维修或欠维修的现象。 3状态维修方式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它是以机械诊断为基础,通过检测力、光、电、声、振动、热等参数的变化,来了解机械的技术状况。 4无维修计划方式无维修计划方式是最理想的方式,它要求机械的各零部件具有大致相同的靠度,即有大致相同的使用寿命,机械一旦发生故障,其残值所剩无几,机械无需修理而报废。 ,选择何种维修方式非常重要,只有应用了正确的维修方式,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可将停机损失降低,同时可以提高维修质量,避免无谓的拆装损坏。修复出厂前,应对机械的故障原因、修理方式等进行记录,放入机械档案以备对机械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要作好此项工作,必须注意处理以下几个问题1要安排一名工程师对平时的维护保养进行检查指导、督促、评比。建立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克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大力表彰先进,每年可以结合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对操作人员的保养情况进行测评考核后,淘汰不称职的操作人员,这种汰劣机制,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竞争意识。 2在每一次修理完毕后,机械工程师、修理人员、操作人员必须三方签字确认,无特殊情况必须保质工作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如果出现故障必须查清故障原因,追究责任人,防止敷衍推责,连续重修现象。 3变被动维修为预防维修,切实有效地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在机械进入工地前或上一工程结束,根据设备磨损规律和零件使用寿命,明确规定修理类别和内容,进行强制修理和保养。机械在维修时,也必须注意成本的控制。配件经销商应选择信誉好的,并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这样质量价格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4搞好修旧利废,充分利用现有库存,能用就用,该处理的就处理,变死物为活物,以减少维修经费,降低成本。 5加大维修硬件基础投资。维修机械主要靠经验,采用传统的人工检验办法,手段落后,维修设备较少,主要凭两只手维修,这已明显地不适应我处工程机械技术需要。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是确保维修质量、提高维修水平和速度、保证安全维修的必要前提,我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把维修设备的投资列入其发展计划。 6培养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