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胡适与中国公学
姓名:王瑞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指导教师:许小青
201205
⑨内容摘要中国公学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其特殊的创办历史和管理模式在近代中国教育史和革命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适在中国公学的求学与掌校,与中国公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试图重现中国公学真实面貌的同时,重在研究胡适与中国公学相互关系。通过对胡适与中国公学关系的探讨,一方面揭示早期中国公学对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形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探究胡适“成名蟮H沃泄3ざ灾泄改变所起的作用。本文分为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胡适与中国公学的早期渊源,中国公学的特殊吸引力成为胡适投考的重要原因,公学的民主管理模式使胡适受到民主气息的“熏陶鸾パ闪瞬斡胍馐丁:视胫泄Ч叵凳潜疚难芯康闹氐悖岽┪章的始终。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胡适担任校长时期对中国公学的校务建设和学风的塑造。胡适担任中国公学校长之后,参与改组校董会、调整院系、扩建学校,进行校务建设;承扬自由理念,培养了学校的民主气息,实行“无为而治”,把中国公学的发展推向高峰。然而,由于个人自由主义思想言论的影响,开罪国民党当局,学校的立案也受阻碍。第四章主要论述离任之后的胡适对中国公学摆脱困境及复兴所做的努力及晚年的追忆。中国公学的革命与民主传统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形成的早期重要渊源之一,而三十年代中国公学的发展与胡适的自由主义教育理念分不开,中国公学的立案因胡适个人的自由主义言论而受影响,其实质是胡适个人自由主义思想和三十年代国民党“文化统制拿芴逑帧关键词:胡适中国公学关系硕士学位论文‘
⑨,.、.,;,..瓾琩.‘保甌,.琩瑆,玎疭,疭’;.篐‘
⑨绪论选题意义国,由姚宏业等人于年春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学校之一一一中国公学。公学创办之初,清政府不认可,社会上的人对于穿着洋装的留日学生年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中国一千三百多名留学生愤而回们也投去了异样的眼光,办学步履维艰。中国公学从年创办到年停办,期间经历了很多曲折。先后历经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在各个时期呈现着不同的特色。对于中国公学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观察当时教育的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透过学校的兴衰来折射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国公学因留日学生的爱国精神而兴起,其创办人之中很多参加了革命,所以中国公学在创办之初就具有了一定的革命性质。中国公学创办之初,使用的是民主制度进行管理,分为执行部和评议部,民主气息特别浓厚。从其校董会的成员来看,很多都是政界要人,中国公学虽然是一所私立学校,与政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整个中国公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公学在世纪年代后期,尤其是胡适出掌中国公学校长后进入发展的高峰期。胡适与中国公学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年夏中国公学举行招生考试,胡适考入中国公学,年中国公学闹学潮,一部分学生从中退出组建了中国新公学,胡适在中国新公学中任教。这一阶段的“求学”及“任教:罄春首杂芍饕逅枷氲男纬傻於嘶。第二阶段,胡适于年到年在母校担任校长职务,为中国公学迎来了新的发展。作为校长的胡适由于发表一系列自由主义言论,激怒了国民党当局,也影响了中国公学的立案和发展问题,虽然胡适一再声明:“胡适的事情是个人的事,不要牵涉中国公学侵泄Р⑽茨芡耆牙胝挠跋欤旱谌鼋锥危离任之后以校董身份处理学校的一些事务以及参与学校后期的复兴工作,且在晚年追忆中国公学。本文之所以选择胡适与中国公学,一方面是对于大学教育尤其是政治与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较为感兴趣,另一方面,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公学在胡适掌校期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与发展,学校未曾发生大的学潮,学风较好,而且保持了私立学校所特有的独立精神,也培养了许多的人才,如罗尔纲、吴晗,硕士学位论文‘
⑨痂金以林:‘近代中国大学研究:罚醒胛南壮霭嫔臧妫学术前史起一直到中国近现代的大学教育。加拿大学者许美德:《中国大学——: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檬榉治2煌厍⒉煌逼诙杂!甑闹《近代中国大学研究:——》④,作者在书中把近代中国的大学进行分类吴健雄等等。胡适对中国公学特有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贡献,笔者以胡适与中国公学为研究对象,希望在已有史料的基础上探讨早期中国公学对胡适思想的影响以及作为校长的胡适对中国公学后期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揭示近代名人与大学的特殊关系以及当时政治局面和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近代大学研究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就现有的近代中国大学的研究成果来看,“以往近代中国大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内史和类史两种,前者主要即校史⋯⋯后者的研究对象包括大学ú炕蚍掷大学生、大学教授等等,以某一群体为类像”∞。近来年,大学教育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