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机械毕业设计18毕业设计论文新型电话机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械毕业设计18毕业设计论文新型电话机设计.doc

上传人:s4160383 2015/1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械毕业设计18毕业设计论文新型电话机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绪论
工业设计的概念已有很长的历史。包豪斯(bauhaus)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和工作模式,奠定了工业设计的基础,使得传统的设计进入了科学化的时代。工业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以一定的物质手段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的计划和构想。它是指人类在大工业生产方式中实用品的创造活动,它的根本任务是为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的功能、材料、结构、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以及装饰等诸因素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角度作综合研究、处理和创造,以确保一种能满足人类现代或将来生活需要的物质形式。很显然,作为一门学科,工业设计集中体现了当今新型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它是科技、艺术,经济、社会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涉及到应用物理、工艺学、材料学、数学、价值工程学、系统工程学、销售学、生理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生态学、美学、社会学以及历史文化研究等多种学科。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产品设计的领域从观念、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以往实体的设计范畴正向市场、品牌、企业形象、销售、策略、管理的范畴拓展,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多。同时,作为企业的有效竞争的手段,产品的策略性的系统设计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关注。这些都促使我们从更广的层面去认识和思考设计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本设计着重从一款新型电话机的开发设计过程来探讨产品设计。设计课题的重点试图不再停留在一般的功能或者形态上,而是尝试超越产品实体的概念,综合产品形象的传达因素、品牌的关联、设计的策略和设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的研究领域,富有挑战性和研究价值。
本设计的课题将从产品市场调研(包括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座谈和现有品牌产品分析等)、设计定位、方案设计、设计实施这几个主要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市场调研,着重对品牌电话及产品形象的研究,如步步高、西门子、飞利浦、松下等。国内外领先企业已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相关的理论观点都很成熟,值得探讨和借鉴。利于形成自己的设计定位。
第2章、新型电话机调查报告
、电话机简介
调查报告概述要
电话机的革命步伐显得缓慢。从1876年世界上
第一部电话算起,从最初的“摇把子”、音频脉冲到现
市场调研
在的无绳、免提、来电显示等,功能增加不少,但真
正称得上革命性意义的电话机至今没有产生。而与此
调研分析
同时手机的更新换代步伐却明显更快,“大砖头”、数
字机中文机、手机+PDA,各种产品层出不穷。专家
指出只有当电话机技术与IT技术实现融合后,电话机
的革命才真正到来。
调查报告简介
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研、分析、概念设计等形式了解电话机基本市场及使用情况,从而把握电话机的设计开发目标。
市场调研方法和实施方法
文献、资料收集
目的:现有主流产品竞争状况及手段,市场营销状况,流通渠道。
收集地点:大连图书馆,大连大学图书馆。
有关报刊资料种类:《精品购物指南》、《无线电通讯指南》、《通讯世界》、《通讯市场》等杂志。
座谈
目的:定性了解各阶层使用者消费趋向、使用频率、喜好和价值倾向等状况。
座谈单位见表
座谈时间:2006年4月初—4月末
座谈记录整理。
调查问卷
目的:定量了解对主流机型的社会认知度、喜好和价值倾向、使用的状况及被访者个人背景。设定的调查对象以年轻人为主,男女比例为6:4,涉及到尽可能多的职业及受教育程度情况。
问卷调查设计、发放对象:已有电话机者、没有电话机者。
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表。
现有各类电话机调查
目的:各新型、主流产品的机型、外观、外设、基本功能等要素的数据收集。
调查地点:大连各大商场,互联网络。
调查人员:2人。
各类手机汇编整理。
调查时间:2006年4月。
电话机使用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在不同环境下电话机的使用情况及各方面操作细节。
调查地点:大连大学。
调查人员:2人。
调查时间:2006年4月。
使用行为调查整理。
调研分析
文摘分析
综合分析
设计定位

分项分析与评价
座谈分析
问卷分析
现有各类电话机分析
电话机使用过程分析

中国经济形式与展望
在当今中国,居民基本上衣食无忧,住和行应当逐渐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1998年中国大中城市人均收入达到了1000-4000元,用于通讯类费用只有9﹪,
也就是70元/年。2005年,中国人均收入有可能达到1500美元。前50的大城市居民收入更突破了18000元人民币。用于通讯类费用也接近11﹪,其中固定通讯4亿台的消费额,近两年全国普及固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