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竹石》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竹石》教案.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19/5/1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竹石》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竹石》教案设计古诗《竹石》教案设计教学分析:(一)性质: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这一经典文化,对提高我们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加大诗歌学习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教育改革的进展,诗歌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以自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动手尝试学生是完全可以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手段。许多诗歌的内容往往是在读中感悟的。因此朗读在古诗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让学生在读中认识,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语文课堂中,情感这条线应该始终贯穿于学与教的始终。通过学习,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深入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二)特点: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三)作用:《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性。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自读自悟”学习古诗。本课三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写法同中存异,不同的背景、不同作者的阅历以及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给学生造成相当的学习障碍,但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二)过程与方法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学重难点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难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引导分析法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准备:(一)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二)课件七、教学基本过程(一)导入:1看图:图上有什么?观察比较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你觉得那个地方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学生讨论)我们古代有一个的大书画家也觉得长在石头上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他是谁吗?(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