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求谏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求谏教案.doc

上传人:雾里看花 2019/5/1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求谏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第六单元家国天下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文科班)你们知道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二、 师介绍“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三、 结合单元说明,介绍两本书内容。  《贞观政要》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框架之内的治国之术,唐太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明夷待访录》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知识分子跳出君主专制的框架,对君主专制体制所做的清醒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一为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一为帝王专制的批判,两篇课文对比阅读,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并吸取其中精华的东西。四、 学生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必假颜色   必藉忠臣  幸诸公数相匡救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实愿罄其狂瞽   纳刍荛   如属文之士  美恶必见等数人勖之     纂组伤女工    第二课时一、 齐读全文。二、 借助注释自读第一段,学生质疑,师生答疑。三、 视学生疑问讲解,然后师提醒学生注意:1、匡正:纠正  卒令(之)不闻其过   遂(终于)至灭亡  寻:不久公等:你们各位2、这一节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二是唐太宗对求谏的认识。3、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4、辩证看待:唐太宗在这段论述中道出了自己对于理想的政体运作模式的设想──君主开怀纳谏和臣子忠直敢言的相互配合,这对于君臣关系的论述是有一定说服力。但是,在皇帝占主导地位的古代政治格局中,皇帝和臣子的地位并不是对等的,这种政体运作模式能否顺畅进行,主要取决于皇帝一方。隋朝的灭亡虽然有“臣下钳口”的原因,但这种局面的造成从根子上讲是因为隋炀帝的“暴虐”。二、自学第二段,方法与前面相似。师提醒学生注意:1、致:得到  数:多次  2、君臣围绕谏诤展开议论。3、运用了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对比论证: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这是从反面做的论证,意在说明只有正主和正臣组合,“君臣相遇,有同鱼水”,才能“海内可安”。比喻论证:鱼儿有水才能活,离开了水,就成了枯鱼。用木头经过墨线标定就能锯直,比喻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举例论证:古圣主有诤臣七人。三、 朗读一、二第三课时一、 不看书翻译句子。1、 至于隋炀帝暴虐……必须极言谏诤。2、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二、学****三、四段。1、朗读后自读。2、“开火车头”,翻译句子。3、概括段意。第三段:唐太宗要求臣子积极进谏和受谏。第四段:唐太宗阐述自己希望得到纳谏的良苦用心。3、 提醒学生注意字词。三、朗读五、六段。四、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