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全线助力隐于幕后的英雄.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线助力隐于幕后的英雄.doc

上传人:jiaxidong_02 2019/5/1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线助力隐于幕后的英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线助力隐于幕后的英雄 2008年8月24日,承载了国人百年梦想的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缓缓熄灭。虽然短短的17天比起这百年的等待来说,无疑于短短的一瞬,但是在这两个多星期多一点的时间里,却让世人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盛会。“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这12个字对本届奥运会的定义早已脱离了口号的范畴,而成为了让每位与会者,每位参与和接触到2008北京奥运的人们的最真切的感受。是的,为了实现这12个字,中国在申奥成功以来的数年间,都在不懈地努力着。而在这看得到的努力背后,则隐藏着无数看不到的、全力贡献北京奥运的英雄们。当奥运结束,我们一一盘点之时,这些英雄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同样能带给我们不亚于奥运赛场上的震撼与激动。就如本文的主角AMD,在整个奥运历程中,我们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它对2008北京奥运的全力以赴,对2008北京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精神的努力诠释。从数字到真实开幕式背后的仿真演练系统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是最能吸引世人目光的“开胃大餐”,而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则可谓让全世界认识到一个全新的中国。宏大的场面让人心潮澎湃,奇思妙想的编排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刻画得入木三分,但最让人过目难忘的则是动辄数千人的表演团队,动作整齐划一,绝无一丝拖泥带水。这不禁让人感叹总导演张艺谋的过人才华,以及所有开幕式参与人员的辛劳工作。但其实成就开幕式华丽演出的,除了上述这些原因之外,还在于高科技融入到了整个开幕式的整个编排过程中。谈及此次北京奥运的大型文艺表演,包括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开闭幕式等一系列演出,都采用了数字表演和仿真技术。以张艺谋为首的导演团队每当有了关于演出人群变化的想法和创意时,都会先行在这套数字仿真表演模拟系统上进行验证和调整后,再行实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字表演仿真模拟系统可以算是开幕式导演团队创意和意图最直接的实现者,而在这套系统的帮助下,则可以让一系列创意得到最高效直接的体现和实施。如开幕式的节目“星光”,在进行这项节目的前期演练时,总导演张艺谋希望安排多达5000人来完成这个节目,而部分导演认为1000人比较合适,但是经过这套系统模拟测算后,认为采用2000~3000人在会场中完成这个节目最为合适,最后精确地建议到2394人这一数字。为此,导演组特意调来数百名演员进行实际演练,最后结果和模拟演示完全吻合。于是,这套仿真系统真正地征服了导演组,之后奥运会、残奥会的诸多项目,都是由这套系统来进行模拟之后再付诸实施的。其实,这套数字仿真表演模拟系统在奥运会上的运用并非首演,在十运会的开幕式上,类似的仿真模拟系统已经发挥过辅助作用。但是原有的系统用来辅助十运会等数十、数百人规模的表演尚可,但用来应对奥运会开幕式这种超大规模、人数成千甚至上万规模的宏大场面的模拟仿真就显得非常欠缺了。更重要的是,相比往届奥运会较为简单的场景,北京奥运开幕式人数之多、场景层次之多、现场演员与字幕等的配合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负责运作这套系统的软件工程师借鉴来自法国的一套引擎进行新的开发,并采用了来自于AMD硬件系统,从而成功实现了北京奥运开幕式超大场景、超大规模的数字仿真模拟。而来自AMD多核皓龙平台以及由这一平台构成的集群系统,更是成为这种超大规模场景渲染的有力保证。同时,为了让身处演员群中的各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