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东导游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广东史话
第一节远古、先秦时期
1、马坝人
(1):发现时间:1958年,在曲江马坝镇的狮子岩
(2):马坝人特征:额骨比北京猿人高,比现代人低
头盖骨比北京猿人薄,比现代人低
嘴部不像北京猿人那么前伸
眉骨仍很粗大、突出
(3)、,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类;已懂得打制石器和用火
(4)、生存条件:气候温暖湿润、草木遍野、森林茂密、水源充足和动物种类繁多
(5)、意义:马坝人是广东最早的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广东历史的第一页
2、其他远古文化遗址
遗址意义特征
封开县渔涝区垌中岩人
(3万年前) 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过渡中国犀、华南巨貘等动物化石
阳春独石仔遗址和封开渔涝区黄岩洞遗址(约一万六千至一万年) 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期会使用打制石器、会缝制兽皮
没有发现使用陶瓷
英德塘墟、始兴玲珑岩遗址
(七八千年) 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期出现了广东目前年代最早的陶器,烧成温度为680℃
韩江、珠江三角洲贝丘文化遗址(四至六千年)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期渔猎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大
出现了定居部落
可能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
出现了彩绘装饰
粤中西樵山文化遗址和粤北马坝石峡文化遗址(三四千年) 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双肩石斧锛是西樵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工具
出现印文彩陶(花纹图案以几何形为主,没有发现人物和动植物纹样)
普遍出现了锄耕农业、制陶业、石器磨制业
3、青铜文化遗址:博罗横岭山古墓葬
(1)、年代:少数属商时期,多数属于两周时期
(2)、特征:等级地位规范、排列整齐,反映了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
(3)、意义:A、首次发掘出土了广东两周时期的铜甬钟;
B、是广东迄今发现和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数量最多,出土器物最精美,品种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群;
C、有力证实了《吕氏春秋中》古缚娄国的存在
D、为广东确实存在一个青铜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4、南越、南越族
(1)、南越一词,始见于秦汉史籍。南越作为一个族体在西周时期形成,主要就是指聚居于今两广境内的越人。南越是我国江南百越的之支。
(2)南越族
A、分布:珠江流域以及韩江流域
B、经济生活:渔猎捕捞,种植水稻
C、特征:长食稻米,喜食鱼蛇蚌蛤贝类;习于水性,善于用舟;断发纹身——突出特征;有信鬼,鸡卜之俗;干栏式巢居
5、古之楚庭的来历和意义
来历:公元前862年(周夷王八年),楚国熊渠,设置楚庭
意义:广东的历史已有2800多年;楚庭——广州传说最早的名字
6、五羊仙人的传说
相关遗址:五仙观——明代洪武年间建;
五羊石雕像(越秀山)——广州城市象征
第二节广东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一)、秦统一岭南
1、秦统一岭南
A、时间:公元前214年
B、经过:第一次:屠睢
为解决运输和给养问题:(1)、北渠
(2);南渠(灵渠)——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其水陡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设施
第二次:任嚣、赵佗(1)、大庾岭——浈水
(2)、骑田岭——连江
(3)、萌渚岭——贺江
C、建制:三郡——南海郡(广东大部分)、桂林郡(今广西大部分)、象郡(今越南北部和广西一部分)
D、意义:(1)、岭南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2)、越人结束各自为政局面,归入中央集权
E、历史上第一次中原人大规模南移
2、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
A、建立时间:公元前203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
B、赵佗治理措施:(1)、保境安民(最为得力)
(2)、和集百越
(3)、大力促进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交流
(4)、对人民免征税赋,大大调动生产积极性
C、发展概况:
公元前196年,汉武帝派陆贾出使岭南,臣服汉朝,为南越王
公元前183年,南越武帝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派陆贾出使岭南,实际保持独立
公元前111年,灭亡
D、南越五代王
赵佗:在位67年,今无法知道其真墓
赵MO:派其太子到长安当“宿卫“,在广州象岗山发现其墓,现为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赵婴齐:深受汉文化影响,藏起先代帝玺
赵兴:上书汉室要求撤除关隘,内属为诸侯
赵建德:吕嘉发兵叛汉
E、意义:此间是汉越文化交流,汉越两族人民融合时期,也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奠基时期
F、相关遗迹:泥城(接见陆贾);越王台(接南越王诏书);伏波桥(擒获吕嘉)
3、广州建城
(1)、公元前214年,任嚣建广州城,称“任嚣城“,是有文字确切记载的最早的名字;广州市政府以公元前214年作为广州市建城之始
(2)、任嚣城:面积四五平方公里
(3)、赵佗城:全城周长约10里,比任嚣城扩大了一倍
4、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