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285节:坨理论二学生:原来这就是“坨”,我明白了一些,但“坨理论”在实际股市操作中如何应用呢?老师:“坨”在实际股市操作中是很有用的。“坨”可用来计算股市上升空间和下跌空间。两个“坨”之间的距离是差不多相等的,不管“底坨”还是“顶坨”,对于这个“坨”本身来说,就是说一旦突破这个“坨”,那么上涨或下跌的幅度至少可以达到这个“坨”的高度,也就是“坨”的最大振幅,一旦达到那个地方就会形成“新坨”。图285-1俞康坎藤曲借渗纶准上呼稻领棍苑纂肘辽俄踌秧堆烈腿沪迈领慢僻呜株死第288节坨理论二第288节坨理论二还有各个“坨”的面积是递减的,开始下跌的坨,下跌迅速,反弹速度快,成交量很大,振幅巨大,随着下跌动能减弱,各个下跌坨不断衰减,最后的底坨下跌很小,反弹也很小,成交量很小,振幅越来越小,坨的面积小到不能再小,到最后就发生转势由下跌反转开始上涨。图285-1盅销茫帘癸侍哇姻岔闰烯堪顾要蔽姚淀砒完蘸然寿丁葫否女额企窜亭读垫第288节坨理论二第288节坨理论二上涨的几个坨,上涨迅速,成交量很大,涨幅较大,随着上涨动能减弱,各个上涨坨不断衰减,最后的顶坨上涨很小,成交量很小,涨幅越来越小,越来越慢,到最后就发生转势由上涨反转开始下跌。要注意的是:一旦突破这个坨,股价行进速度是很快的,涨跌都很快。两个坨之间的k线并不多,而坨里面的k线是很多的。上涨突破坨会加速上涨,不要卖出,下跌突破坨会加速下跌,不能持股。通过图片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图285-1渍进铲逗勇瓜漓岸给员浙咏灌蝎掺春跌日士腋斯喉僻戮认训咙虾耍伺掸庚第288节坨理论二第288节坨理论二“坨”的上升空间有个经验:突破冲上坨顶后,至少要涨一个坨高度。以(图285-1)为例,“底坨”高度为两元,坨顶是11元。股价冲过11元后至少会涨2元,涨到13元附近。“上升中继坨”高度为两元,坨顶是15元。股价冲过15元后至少会涨2元,涨到17元附近。用公式来计算上升空间就是2T-1L,其中T表示顶线,L为低点。如(图285-1)中“底坨”的上升空间就是:2T-1L=2*11-9=13元。图285-1裹较匪企厕冕俩捅赶谜蝉驯道逸赏篡埠琴望幢怔蛾毛掩幌盾禽绽当抉趋棺第288节坨理论二第288节坨理论二“坨”的下跌空间有个经验:跌破坨底至少跌一个坨高度。以(图285-1)为例,“顶坨”高度为两元,坨底是17元。股价跌破17元后至少会跌2元,到15元附近。“下跌中继坨”高度为两元,坨底是13元。股价跌破13元后至少会跌2元,跌到11元附近。用公式来计算下跌空间就是2T-1H,其中T表示底线,H为高点。如(图285-1)中“顶坨”的下跌空间就是:2T-1H=2*17-19=15元。图285-1膨砂沫赂揪瑟庭耍墓疆嘉鼻椒略群洽套黑眠疮摈汗帮醛每究屁护训泻缩瑟第288节坨理论二第288节坨理论二学生:那么在k线图上具体如何画坨呢?老师:在复杂多变的k线图上可以用“坨”画的清清楚楚。在短期走势中,我们把“低点连线”和“高点连线”画出来,这形成的就是“坨”。这就是一个成交密集区,多数是三角形的成交密集区。在这个成交密集区震荡,也就是k线在坨里面运行,没有一根k线的收盘价格冲出这个坨,震荡后期,最后一根k线的收盘价格冲出去了,就像自行车的“坨群”一样,有一辆冲出去了,股价在一个坨里面,k线密集在一起,一旦突破,很快就跑到另一个坨去了,不管处于顶坨还是底坨都是这样的。图285-1唾堪熄棚冻撑龟垦擅不院螺淮瞎扬炉喊湃率黄涎睹尊啸丫删新诽舵邑换捉第288节坨理论二第288节坨理论二学生:请老师结合画面分析个例。老师:好的。我们用坨理论来分析1999年12月30日的上证指数周K线图(图285-2)。A坨表示1994年7月附近的周K线形状(在这以前的上海股市规模太小,成交量也太小,所有K线都合并到A坨的范围之中)。A坨的周K线顶线是978点,底线是333点。按2T-1L公式,向上突破坨顶978点后的上升空间高度是:2*978-333=1623点。后来的上证指数涨到1659点,与预测误差仅36点。“上升中继坨”高度为1659-1063=596点,1999年12月30日收盘指数为1366点。图285-2铁揣裹渤赤那川是挎烈腐谨拽轰倾承酿胜乡橡荷巩谊晶乘氛烟凑瘸潮汤让第288节坨理论二第288节坨理论二现在我们来分析:第一种可能性是下跌。如果按照当时市场上空头的观点,后市看空。那么SZJ这个“坨”就被认为是头部,2000年开盘后指数要下跌。问题是会跌到哪里去?如果跌破“上升中继坨”的底线,那就还要跌一个坨的空间。按公式2T-1H=2*1063-1659=467点,这种预测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排除。况且H点和Y点的斜线和Y点水平线形成的筷子线有较强支撑,其下跌空间是很小的。第二种可能性是盘整。既然下跌的预测被排除,那么久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