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两种城际铁路设计思路的对比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两种城际铁路设计思路的对比分析.docx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5/1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两种城际铁路设计思路的对比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膂两种城际铁路设计思路的对比分析薇【摘要】从城际铁路的主要特征、功能定位、主要技术标准等方面对比分析了铁道部投资建设(或省部合建)的城际铁路与广东省投资建设的城际铁路的主要设计思路,指出了两种城际铁路发展模式的不同点并剖析了原因。结合城际客流的主要特征,对我国两种城际铁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羄 【关键词】城际铁路;设计思路;发展模式;对比分析膄     目前,除了国家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外,部份省市从地域的角度分别规划了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海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等。城际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构建城市群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市群的现代化标志之一。随着“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八纵八横”高标准、大能力铁路通道的建成,未来的铁路建设,除了加大路网密度外,重点是各城市群中的城际铁路。节     目前我国已建成运营的、正在建设的和即将建设的城际铁路,按投资主体和所执行技术标准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暂称为A类)是以铁道部为投资主体或省部合建的城际铁路,所执行的技术标准是时速200~350km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标准;另一类(暂称为B类)是以广东省政府为投资主体建设的城际铁路 (如穗莞深城际铁路),所执行的技术标准是广东省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设计暂行规定》(这个技术标准更接近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标准)。由于投资主体、管理体制的不同,以及对城际铁路概念理解的差异,形成了两套不同体系的技术标准。为此,有必要通过分析两类城际铁路的特征、功能定位、主要技术标准选择等,为城际铁路的建设和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羈          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间的经济、人员联系非常密切,公务、商务、探亲访友、上下班等客流较大。其客流的主要特点是:出行频率较高,运距较短,对交通出行的时间性、安全性、快捷性和舒适性要求较高,对票价的承受能力较强。以这部分客流为服务对象的城际铁路应具备的主要特征是:公交化的组织方式,较高的运行速度,方便、快捷的换乘条件,较高的服务标准,等等。羃          城际铁路主要承担中短途城际客流的运输,是连结城市群内各中心城市、卫星城镇、城市组团间的一种快捷有轨交通方式。城际铁路介于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之间,是城市交通与区域间交通运输通道的补充。荿          A类城际铁路主要承担城(城市群内的中心城市)、镇(卫星城镇)、组团之间的客流,部分还兼顾长途客流。螂      A类城际铁路的主要特点:主要在城、镇、组团设站,平均站距一般在10~20km之间;线路的起迄点以及一些经由点多为城市内既有的或新建的铁路客站,旅客到站后通过换乘城市轨道交通或者其它公共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客流主要以务工、探亲、访友、旅游、公务等为主,客流分布特征以中间小、两头大的形态居多,也有矩形或一头大、一头小的形态,主要与沿线经由城市的规模相关。蒁    A类城际铁路如兼顾长途客流则需开行跨线列车,技术标准需与相衔接的高速铁路或普通铁路协调统一。跨线城际列车开行越多,对城际列车公交化的开行方案影响越大,A类城际铁路也就越接近干线铁路的特征。蒆          B类城际铁路主要承担城、镇、组团之间以及城市客流。蒁    B类城际铁路的主要特点:通常在城市中心以及周边组团设多处车站,平均站距一般在4~7km之间,客源点多;通常穿城而过,深入市区,承担了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类似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市域快线;可与城市轨道交通形成多个换乘点,方便旅客,缩短旅客的进出城时间,便捷性较好;客流主要以商务、公务、上下班等客流为主,客流高峰特征明显,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往往呈纺锤型;在城区范围内,受规划以及现状地物的影响,线路敷设方式往往采用高架或地下,工程投资较大。薁          铁道部投资建设的城际铁路,其技术标准统一执行铁道部颁布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采用左侧行车方式。广东省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设计暂行规定》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城际铁路的特点演变而成的,采用右线行车方式。两者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思路基本相同,即围绕着区域交通战略规划,结合与其它交通方式的竞争关系确定合理的速度目标值,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功能定位、客流特征、工程等方面的因素综合比选确定。运输组织均采用“大站快车+站站停列车”组合模式。前者通常是200~350km/h与160~2000km/h组合模式,后者是通常200km/h与140km/h组合模式。但两者的其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