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诗经棠棣-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24页
该资料是网友上传,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请放心下载。
点击预览全文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经棠棣-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1 2015/11/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经棠棣-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兄弟如手足天伦胜人伦 从《诗经·小雅·棠棣》看周代宗法观念及文化影响

中文系副教授李茂山
导言
《诗经》产生的年代,正是中国由重神灵的商文化转为重人德的周文化的时代,重人德的基础就是重血缘宗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礼乐”为核心的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诗经·小雅·棠棣》是一首描写兄弟关系的宴饮诗,表达了“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主题。这一主题,其实就是兄弟如手足、天伦胜人伦宗法观念的审美表达。
主要内容:
一、《棠棣》文题解释
二、《棠棣》文本结构
三、《棠棣》文化观念
四、《棠棣》文化影响
一、《棠棣》文题解释
(一)《棠棣》产生的政治背景
《棠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棠棣》焉。(《诗序》)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公乃摄政行当国。管叔蔡叔羣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
(《史记·周本纪》)
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和),而使兄弟之恩
疏,召公为作此诗而歌之,以亲之(《郑笺》)
(二)《棠棣》产生的文化背景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记》)
作《棠棣》诗者,言宴兄弟也。谓王者以兄弟至亲,宜加恩惠,以时宴而乐之,周公述其事……故作次《棠棣》之诗,言兄弟不可不亲,以敦天下之俗也。(孔颖达《诗经正义》)
小结:这是一首宴饮的乐歌。
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礼别异,乐合同,礼的作用在分别亲疏贵贱,乐的作用是将亲疏贵贱不等的人团结起来,在形成身份归位(礼)的同时形成对于家族与国家的整体认同与归宿感(乐),而这也正是完成礼、传承礼的心理基础。宴饮乐歌的文化功能主要是“尊上惠下”,“通上下之情”,通过宴饮的形式、通过宴饮乐歌的吟唱促进君臣团结、家族和睦、人人和谐,取到乐“合同”的作用
(三)棠棣的含义与隐喻
含义:
亦作常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花萼连接一体,花开时每两三朵彼此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