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实践论》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践论》读后感.doc

上传人:fy3986758 2019/5/1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践论》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气1109班肖凤女1111180927摘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关键字:实践、认识正文: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实践论》这篇著名的文章。《实践论》这篇文章,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现在,我就以“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这一中心论证读《实践论》的感想。毛泽东说: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这就是说,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地对其进行修正,使其与时俱进。就例如毛泽东所举的党内顽固派的问题,正是对认识跟不上局势变化的准确写照。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无穷的。所以认识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物理学上力学的发展就足以证明。真理,还需要通过时间的考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曾被奉为真理,但他的真理却被伽利略的比萨斜塔试验打破。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的准确性。而牛顿在伽利略基础上建立的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定为真理,直到微观世界的发现和宏观的深入研究,这又被爱因斯坦以《相对论》打破。由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知道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由于所处的环境差异和科技水平的低下,我们所得出的真理可能会有一定的差错或者有着其应用的范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根据时间推移,环境改变,科技力量增强,不断地以实践来验证真理,使真理更加地完善。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毛泽东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正验证了这一观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尽管有苏联的借鉴,但当时已然证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所以,当时我国所走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伟大的道路。但由于这条道路之前没有人走过,我们就难免走入歧途。比如1958年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并且由于政治路线的偏差,导致了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等浩劫,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革命家通过实践,渐渐摸索出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国民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实现了认识的与时俱进。1980年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振兴。邓小平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我国当时的最好方向。有目共睹,邓小平理论不仅解决了中国经济中的一些沉疴痼疾,使国民生产总值突飞猛进,更重要的,使它将中国带入了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并为中国经济指明了永恒的发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