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一、教材分析:“山无树不美,城无树不秀”,可见树在自然界和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大自然中,树的种类非常多,由于树的枝干有刚柔曲直粗心之分,枝叶有轮生、互生和对生的不同、叶子有阔窄尖圆之别,加上生长环境的差异,便产生了千姿百态的树形。例如高耸入云的红杉,挺拔的松柏,迎风飘舞的扬柳,绿荫如伞的榕树,高大雄伟的木棉树等,它们的形象跟人以魁伟高大或婀哪多姿,清新活泼或不屈不挠等各种不同的美的姿态。由于树的种类不同,枝干穿插交错,叶子蔬密有致,形成各种有特点的树冠。在不同的气候下,它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如秋冬的红枫,早春开花如火的木棉,春天嫩绿的扬柳,夏天的深绿的大叶榕,真是仪态万千,色彩斑斓。这一课,就要求学生通过对树的观察,去表现树的姿态。二、设计思路在本课中,我分为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短片《奇特的树》片段让学生对树有初步的感受,并以此导入课题《千姿百态的树》,激发学生对树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主要让学生先对树木有大体的了解;给学生讲解国画的基础(笔墨的技法)。第二课,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教师提倡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室外通过视觉(观察树的形态),触觉(触摸树干、树枝,树叶,感受树的机理)。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分析树的造型,激发学生绘画的灵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这一节着重抓住学生的观察力和国画的表现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感受树木的千姿百态,并能够快速的绘画所观察的树。(2)能够运用中国画的写意技法表现树木或树林。2、过程与方法:(1)在回忆与观察中,激发表现情感。(2)在观察对比中,了解各种不同的树的形态。(3)自主学习、构思,大胆表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画树;激发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行对树木的细致观察,学习运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树木或树林。2、教学难点:能创意运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有特色的树木或树林。3、观察点:(1)树木不同的外在特征。(2)树干的前后穿插交错的关系和刚柔、曲直、粗细之分。(3)不同季节树木的色彩。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范画、绘画工具、学生参考图片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1、(谈话导入)师:老师想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然后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呢?2、引出课题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出来的目的不止是感受自然气息,老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想介绍自然界中的大精灵给你们认识,你们猜它是谁?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心里猜想着。生:是树……让学生静下心来,更好地投入课堂,不受外界的干扰创设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师:同学们真聪明,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山无树不美,城无树不秀”,可见树在自然界和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树更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堂课我们接着上堂课的内容来学习《千姿百态的树》。4、回忆上堂课的内容观察树引导学生通过视觉(观察树的形态、色彩、个性、风貌等特点),触觉(触摸树干、树枝,树叶,感受树的机理)。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分析树的造型,能快速地把树用线描的方法画下来。分小组进行观察(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的精灵是树。现在,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用眼睛仔细看一看,用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