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点滴.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点滴.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9/5/21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点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党寨中心学校刘脉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毕业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如果训练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把此项内容作为训练重点来抓。要使学生正确解答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必须从最简单、最基础的题型抓起。让学生真正弄清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一)找准单位“1”(即“标准量”);(二)抓住量率对应。教师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题,使学生明白“是”“比”“占”“相当于”这些重点词起着找准单位“1”的重要作用。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即:“单位‘1’已知用乘算,单位‘1’未知用除算”的规律。对于规律性的知识要进一步强化巩固。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解题思路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提高了学生们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正确列式解答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一、量率对应关系的训练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一个数量对应着一个分率,也就是一个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就叫做对应关系。只要紧紧抓住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就不难解题。量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以,对应思路的训练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寻求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呢?。在线段图中渗透对应思想,借助线段图,显示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是一种有效方法。如:“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60%,若乙给甲12元,则乙余下的钱正好占总数的25%,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多少元?”首先让同学们画出线段图。即:通过作图,使学生们很清楚地看出量率对应关系,列出12÷(1-60%-25%)的正确算式。。有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出现几个分率,而这几个分率的单位“1”都不相同,并且不是以题目要求的那个量为单位“1”。我们知道单位“1”不相同的几个分率不能直接相加减,这时可采用转化法将题目中的分率都转化成以题目要求的那个量为单位“1”的分率,以便沟通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某工厂有四个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是其余三个车间人数的,第二车间的人数是其余三个车间人数的,第三车间的人数是其余三个车间人数的,而第四车间有工人650人,问这个工厂共有多少人?”此题中的、、所指的单位“1”都不同,这就要用转化法统一成一个相同的标准量此题才能解答。以全厂工人数为单位“1”,那么第一车间的人数就占全厂的(),第二车间的人数就占全厂的(),第三车间的人数就占全厂的(),单位“1”转化了,量率对应关系也就明显了。列出650÷(1﹣﹣﹣)的正确算式。。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隐蔽,学生按照一般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某些有多个已知量和多个分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运用假设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能比较容易地确定出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0,其中少先队员有71人,已知五(一)班的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的,五(二)班的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的,求这两个班各有多少人?这里的、的单位“1”不同。假设两个班的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的,则一共有少先队员90×=75(人),比实际多了